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胡塞武装随即进行回应并表明袭击目标,还回顾了胡塞武装此前的战绩,分析了美国在中东的驻军情况,最后探讨了胡塞武装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在与美军对峙中形成微妙平衡。
当地时间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做出了一项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决策,他下令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军在中东地区所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面对美军的空袭,胡塞武装迅速做出了强硬回应。他们马上对外声称,在一天之内就使用了导弹和无人机对美国“杜鲁门”号航母群展开了打击行动。并且,胡塞武装还明确表示,将把位于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所有美军舰艇都列为袭击目标。
事实上,胡塞武装在此前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他们曾多次成功击落美军MQ - 9“死神”无人机,还发起过自杀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组合行动。在一次行动中,胡塞武装巧妙地绕过了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的保护,成功摧毁了多座沙特石油设施。
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多个国家都有美军的基地,比如沙特、约旦、阿联酋和卡塔尔的空军基地,巴林的第五舰队司令部,以及驻伊拉克、科威特和叙利亚的基地。美国动力网站指出,这些美军驻地都处于胡塞武装远程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
那么,胡塞武装是如何运用游击战术,把美军拖入战争泥潭的呢?以下内容摘编自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在节目《今日看世界》中的点评与分析。
从绝对实力对比来看,美国无疑要比也门胡塞武装强大得多。胡塞武装存在诸多劣势,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水平。然而,具体到红海周边这一特定区域,从战略意志、地缘环境以及当前“扬长避短”的打法等方面来分析,胡塞武装也有着自身的优势。
首先,在战略意志方面,美国实际上并不愿意直接大规模地参与到中东地区的战事当中。美国更多地希望通过战略敲打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所以,美国试图通过战略敲打和进一步激发所谓的“战略杠杆”,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而胡塞武装则截然不同,他们更倾向于倾巢而出,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发动攻击。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和胡塞武装之间反而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其次,从区域因素来讲,美国当前在红海周边针对胡塞武装的作战,主要还是依靠派遣海上舰队来执行。而维持海上舰队的正常运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舰队的补给、整体的维护、相关情报的分析以及周边水域安全的侦测等。这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塞武装是背靠家门口作战,处于“以逸待劳”的状态。这样一来,美国“远道而来”与胡塞武装“以逸待劳”,两者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最后,从战法上看,美国仍然采用传统的作战方式,比如通过远程导弹、空军打击来实现战略目标。而胡塞武装则另辟蹊径,采用包括远程无人机等成本较小的方式进行打击。虽然这种方式成本低,但却能造成较大的威慑力。因此,美国与胡塞武装之间又形成了所谓“矛与盾”间的战略平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塞武装和美国的长期对峙恐怕仍将持续下去。双方在不同量级上存在着战略意识、战术环境以及整个战术打法上的差异,但恰恰是这些差异,反而使双方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
本文围绕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大规模空袭及胡塞武装的反击展开,回顾了胡塞武装此前战绩,分析美国在中东驻军情况,重点探讨了胡塞武装在战略意志、区域环境和战法上的优势,形成与美军的微妙平衡,且这种对峙状态可能长期持续。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