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开年以来各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布局以及生产转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规划。
新年伊始,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各重点项目现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装配着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发永磁牵引电机的CR450动车组样车,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试验;由该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台20MW级蒸发冷却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制的全套牵引电传动系统,为西安地铁8号线、太原地铁1号线的初期安全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型储能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各个项目都开足了马力,争分夺秒地推进,为实现“开门红”,并为全年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科技大厦
蓄新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澎湃
科技创新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创造价值的核心驱动力。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始终坚持为创建世界一流中车而不断激活创新动能,以坚定的战略定力,推动技术朝着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升级迭代。
日前,装配有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发永磁牵引电机的CR450动车组进入了试验线调试阶段。它将接受一系列严格的线路试验和考核,包括型式试验、科学试验等。这些试验的开展,将为“最快高铁”早日投入商业运营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商业运营的国家,而CR450动车组计划将时速提高50公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更高速安全运行、减阻降耗和减震降噪、智能化、轻量化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的研发团队针对永磁牵引电机可能面临的各种极端工况,精心设计了数十种复杂场景,并进行了几百次的模拟试验。通过开展基于算法的最优磁路拓扑设计、优化电机结构和新型永磁材料运用、故障导向安全等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永磁牵引电机的小型化、轻量化、高效率、低噪声,助力动车组能够更快、更稳、更轻、更强,同时降低阻力。
在过去的2024年,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以科研项目管理、管理制度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开发、精益研发为重点,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仿真试验精度达标率超过93%,有力地保障了产品正向设计能力的持续提升,形成了以电气系统集成、新型材料应用、变流及网络控制、智能运维等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化系统科技创新体系。在重大科研专项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深度参与“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公司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完善研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了辐射国内外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核心技术的布局及研究,助力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不断更新升级。
全球首台20MW级蒸发冷却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
在抽水蓄能领域,公司联合相关方开展分布式抽水储能项目中的水力发电机组设计及应用研究。该研究将填补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国产变速机组核心机电装备的空白,目前正在建设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座矿井水变速抽水蓄能电站。
基于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总体需求,公司持续推进与省、市创新平台、专业院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建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平台。2024年底,公司与合作方通过构建多元化股权的模式建立了陕西高端清洁能源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以公司的机电装备核心技术与产业优势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和新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
独立储能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在电机总装工序,公司通过工艺研究改进,成功缩短了工艺流程,实现了工装的快速切换和混流生产。在这里,每15分钟就可以下线一台动车组电机,每25分钟可总装一台机车电机。近三年来,牵引电机生产从传统作业模式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模式升级,生产效率提升了2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了30%以上。
“数智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构。中车永济电机公司通过“精益化筑基、数字化贯通、智能化跃升”的转型路径,正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质的飞跃。未来,公司将坚持聚焦客户价值,积极探索将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打造形成“统型平台 + 全链数据 + 智能场景”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企业从传统信息化向“数智”化跃迁,向全价值链生态融合转型,逐步构建起全域覆盖、全链贯通的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本文全面展示了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开年以来在多个领域的积极进展和创新成果。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推动产品升级;在产业布局上持续完善,拓展新能源等领域;在生产方面实现了从传统到“数智化”的转型。未来,公司有望凭借这些成果和规划,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更好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