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更新:改善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发展

本文围绕城市更新展开,介绍了城市更新的背景、意义,阐述了城市体检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说明了重点实施的三类城市更新项目,还列举了多地打造城市更新“升级版”的案例,最后提及未来将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实际上,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推进城市更新,其核心目标是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富智慧,进而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加便捷、舒心与美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近期透露,自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工作以来,全国已经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让1.2亿居民从中受益。在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加了380万个停车位,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新增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达3100万平方米。同时,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

城市体检找出“急难愁盼”

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关键前置环节,它对于精准发现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如同人一样,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要保持健康,就需要通过体检来发现病灶、找出病因,从而开出准确的药方、解决问题,城市亦是如此。“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然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普遍共识。

城市体检要以问题为导向。倪虹表示,要从住房、小区、社区到城区,全方位查找群众身边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停车难、充电难,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儿童活动场地不够等问题。

城市体检也要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与弱项。例如文化特色缺失、公共服务不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现代科技与城市管理融合不充分等。目前,全国290多个地级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市开展体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范嗣斌认为,应该建立从城市体检到城市更新的闭环路径。城市体检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居民问卷、专家评估、发展研判等多种方式,精准识别城市安全隐患、公共服务缺口、文化保护盲区等痛点问题。而城市体检查找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短板弱项,将成为下一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方向。

在浙江省宁波市明珠完整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就坚持体检评估先行。社区全面开展了社区体检、闲置空间排摸和居民问卷调查。根据社区体检得出的问题清单以及居民、办公、商户三类人群的需求清单,编制了明珠社区更新改造方案。通过挖掘社区内闲置菜场,将其改造为“若比邻里”一体化社区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智慧卫生服务站、社区公园,设立老年学堂、青年夜校、青少年宫、社区食堂、共享厨房、屋顶农场等各类场景,充分满足了适老、宜幼、利青的居民需求。

重点实施三类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更新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既有建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

倪虹表示,接下来将实施一批既惠及民生、又促进发展、还能防范风险的更新项目,重点聚焦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民生类项目。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将被纳入改造范围,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改造。同时,还将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的模式。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范围目前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此外,还会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加托育服务设施和儿童活动场地。

第二类是发展类项目。将对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进行更新改造,引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会改造一批老旧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建设充满活力的街区,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另外,还将对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推动其活化利用,让城市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生产生活。

第三类是安全类项目。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安全是最根本的保障。未来将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守护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推进调蓄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工程项目,重点消除城市的严重易涝积水点,再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努力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的全覆盖,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韧性。

打造城市更新“升级版”

城市更新项目不仅要注重改造质量,更要做好运营和维护工作,确保老百姓能够持续受益。目前,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城市更新的“升级版”。

安徽省芜湖市对全市城区部分公厕、停用垃圾转运站、公园配套用房进行了更新改造,创新性地打造了“人民城市驿站”品牌。这些驿站是集用餐、休息、阅读、应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在2022年至2024年的3年间,累计建成并开放了42座。如今,“人民城市驿站”已经成为芜湖市户外工作者和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去处。

在改造过程中,芜湖市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化企业进行管理。对于公厕配套用房改造的驿站,采取“以厕养站”的模式,将驿站管理服务纳入公厕市场化运营和维护体系。对于公园配套用房改造的驿站,则采取国有企业代管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长效管理。

湖北省武汉市知音东苑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设施建设。增设了巡更、周界报警、出入口智能道闸、门禁管理、可视对讲、信息发布等智能化设施,为物业企业进驻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引入国有公益性物业企业及时管理入驻,并开发了小区智慧物业管理平台,进一步确保了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

山东省威海市在对火炬八街进行更新改造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有机更新”的原则,创新了管理模式。通过以新业态丰富街区内涵,实现了从“网红”街区向“长红”街区的转变。成立区属国有企业作为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通过产权购买等方式,对周边部分别墅、厂房等闲置资源进行权属归集,统一实施改造、招租、运营,采取自持物业、签约主理人、租金及流水分成等合作模式,用盈利资金持续反哺街区的城市更新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更新的多方面内容,从其重要意义出发,阐述了城市体检的导向与作用,说明了重点实施的三类更新项目,还列举了多地打造城市更新“升级版”的成功案例。城市更新工作在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保障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有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让城市发展更上一层楼。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58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