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的研究观点,涵盖年内关键时点、港股行情、A股流动性影响、市场风格切换等多方面内容,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与投资建议。
中信证券指出,年内存在两个关键时点。
第一个关键时点在4月初,届时外部风险将逐渐落地。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的调查结果会公布,“对等关税”的加征方式和范围也会明晰。经历3月大幅调整且后期有催化因素的科技主题,因其与宏观经济关联较弱、产业催化性强,预计会成为4 - 5月市场表现最佳的方向。从资金面来看,增量资金可能来自前期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板块的回补、仓位的回补以及部分原本追逐港股的趋势资金回流。
第二个关键时点是年中,此时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将再次同频。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走弱,加上关税压力增大,可能会催生自2013年以来中国出现的第四轮总量经济刺激,同时美国也会推动减税以及降息。在此之后,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有望迎来2021年后的首次同步共振上行,这将有利于打开内需叙事的向上空间,解除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压制。随着更多传统核心资产走出业绩拐点,市场将迎来2021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风格切换。
华泰证券认为,基本面是港股行情逻辑的基石。
近期MSCI指数中主要境外中资股已披露的财报显示出三大线索:主要科技企业盈利基本超预期,盈利兑现和AI产业的发展有望持续支撑港股行情;私有部门主导的AI投资有望进入加速阶段,对国内宏观总需求形成支撑;部分创新药龙头企业在2025年或将扭亏转盈,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今年1 - 2月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基本面出现积极信号,3月数据表明今年部分消费量价有边际企稳的迹象。海外方面,联储如期暂停降息,后续需关注4月初潜在外生冲击对市场的可能影响。在操作上,建议维持哑铃配置,关注科技重估(互联网/硬件)、新消费、创新药以及高股息中兼具攻守属性的通信等板块。
招商证券探讨了内外部流动性环境变化对A股的影响。
随着内外部流动性环境发生变化,市场正进入攻守转折点,市场风格分化的状态有望得到收敛。此外,美国在海运、矿产、能源等一系列领域展开长臂管辖与非法干预,这可能标志着贸易冲突由1.0时期的关税上升至供应链层面,供应链安全值得关注。
展望后市,短期A股风格有望出现阶段性再平衡,投资者应更加聚焦业绩稳定或边际改善、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的板块和标的。但从全年来看,科技仍然是市场主线,当业绩披露期结束后,又可以考虑重新回到AI主赛道。
海通证券关注港股定价权问题。
整体而言,外资在港股存量持股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南向资金的大量流入,南向资金在港股的边际定价权正逐步提升。分行业来看,近期南向资金在港股泛消费、红利板块上的定价权逐步增强,而外资在港股科技、金融板块上拥有更大定价权。目前春季行情已进入下半场,后续市场震荡波动可能增多,投资者应重视存在预期差的消费医药、地产板块,科技是中期维度的主线。
兴业证券分析了本轮中国资产重估的后续走向。
近期市场出现波动,一方面是海外市场剧烈动荡影响了风险偏好,另一方面,随着年初数据陆续公布以及年报披露窗口临近,市场逐渐进入更注重现实的阶段。近期海外市场剧烈动荡,美股尤其是科技巨头大幅回调,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收缩、资金快速流出,拖累了国内市场情绪。
从日历效应来看,每年2月至3月上旬是全年风险偏好最高的时候,但3月下旬到4月,市场将逐渐进入一个风格更混乱、更注重现实的阶段。这背后是随着年初数据的公布以及年报一季报披露窗口的临近,市场开始更加关注业绩的兑现情况,进而导致风险偏好收缩。
长江证券在财报季来临之际,寻找顺周期和科技的景气线索。
财报季来临,预计短期科技、消费和红马股的风格会有所平衡。成长风格在较高的拥挤度情况下可能会有部分兑现压力,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行情并不取决于拥挤度或者流动性,最为关键的是资本开支的加速度。目前科技“东升西落”现象反映的是对美股科技资本开支放缓的担忧,以及对国内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加速的信心。
此外,在消费方面,传统消费受制于地产投资和居民收入的缓慢回升,而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等或能激发消费潜力。关于顺周期,在2025年潜在关税压力下,预计生产端的出清以及消费补贴升级或将成为更加紧迫的选项,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红马股,以及部分食品、锂电、化工、消费电子零部件等。
平安证券认为盈利驱动行情将纵深分化。
综合来看,市场经历了前期AI浪潮催化下的快速向上及补涨动能的边际趋缓,短期资金博弈增强、轮动加快。但政策落地和产业催化有望逐步带来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企业盈利的确认或将驱动行情走向纵深分化。在结构上,科技竞争与自主可控叙事逻辑不变,投资者应关注“AI +”纵深扩散下有基本面支撑的板块(TMT/机械设备/国防军工/创新药等),以及直接受益于政策利好且估值性价比较高的顺周期优质资产。
财通证券探讨了大金融和消费中值得投资的方向。
从前期预期逐步过渡到业绩验证期,投资者可以关注年报、一季报相对不错的方向,看好金融红利和消费红利。景气端受益于消费支持政策叠加景气趋势修复,分红端2024年有望抬升,赔率端也更有性价比,可能是当前市场阻力更小的方向,有望补涨、接棒行情,之前未涨的新增主题也有望共同接棒。
具体包括大金融方向,券商受益于股市向上,股份行受益于地产改善以及补涨;消费方向,家具和三胎等受益于政策补贴和内生修复;成长方向,中长期AI应用/人形机器人等主线仍有望继续;短期深海经济等新增主题或接棒成长。
信达证券指出季节性分歧不改牛市趋势。
随着行情的演绎,近期投资者分歧有所加大,但预计本次4月决断可能只会带来小扰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一季度躁动,4月决断,二季度休息的季节性规律在早期较为有效,但最近6年的统计显示,投资者定价更提前了,4月决断胜率约为50%。之前两年,大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预期出口数据不可持续,所以出口的下滑有可能已经提前定价了,类似2019年。自去年9月以来,地产销售中枢逐渐震荡企稳,由此导致今年的二季度可能会和之前几年不同。牛市核心趋势关注居民资金和企业盈利,这些方面年度有望进一步改善,季节性的扰动可能会再次提供新的买点。
华西证券解读了本轮“回踩行情”。
临近4月,A股面临特朗普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的压力和企业财报的披露期,投资者风险偏好阶段性有所回落,市场从前期的估值驱动向基本面定价回归。预计在行情回踩和夯实阶段,指数调整幅度有限。
一方面,A股主要指数估值位于历史中位数附近,仍具备配置性价比;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稳增长决心不改,后续降准降息均有望落地,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发力有利于改善居民预期,资本市场改革下的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空间也较为可观。
在行业配置上,投资者应关注受益于提振消费政策的内需板块和涨价相关的资源品机会;中期仍看好科技产业趋势下的“新质牛”资产主线,关注:AI +(AI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穿戴、国产算力)、低空经济、国产替代等。
本文综合了多家券商的观点,对年内市场关键时点、不同市场(A股、港股)的行情逻辑、风格切换、投资方向等进行了分析。尽管市场存在短期波动和不确定性,但多数券商认为科技仍是市场主线,同时也关注到顺周期、消费、金融等板块的机会。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参考券商观点进行资产配置。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