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建旁,汉服演绎的流动文化风景线,当汉服邂逅长安古建,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本文聚焦于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展现了春日里在各大历史文化地标盛行的“汉服打卡”现象。通过采访多位相关人士,深入探讨了汉服与西安古建的适配度,以及由此催生的新业态,揭示了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温暖的春风中,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大雁塔下,能看到身着齐胸襦裙的年轻女孩,手持精致团扇,裙裾随着微风轻轻飘动;而在大唐不夜城的仿唐建筑前,头戴鎏金发钗、化着盛唐妆容的游客,与那灿若星河的诗词灯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在春日长安的众多历史文化地标处,“汉服打卡”已然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汉服爱好者李李在接受采访时分享道:“我觉得汉服和西安的一些古代建筑特别搭,它们都有一种古典美,站在一起拍照仿佛穿越回了几千年前。”她经常和朋友们身着汉服,前往西安的城墙脚下、钟楼、大雁塔广场等地方拍照留念。在她眼中,汉服的宽袍大袖、飘逸灵动与西安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的庄重古朴相得益彰,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长安古建旁,汉服演绎的流动文化风景线,当汉服邂逅长安古建,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3月20日,陕西西安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花开似锦,民众身着汉服拍摄写真,画面十分唯美。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汉服体验馆花间月品牌主理人李阳告诉记者:“西安的城墙、钟楼、大唐芙蓉园,是人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线下课堂。”近两年,店内汉服租赁订单量稳定增长,游客尤其偏爱与地标建筑合影。“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给顾客有品质的妆造,让他们在拍摄留念时会更加有沉浸感。”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从明城墙到大雁塔,从兵马俑到钟鼓楼,每一处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这也让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在此间尽显“国风古韵”。记者走访发现,西安与汉服的“适配度”正在催生新业态。在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周边,已经形成了汉服妆造、古风摄影、文创市集的完整产业链,超百家店铺在此集聚。

该街区的妆造师朵朵介绍说:“我们会系统学习唐代服饰史,在给游客复原《簪花仕女图》等古画造型过程中,也会为他们讲解这些妆造的背景。同时,结合现代审美改良‘三白妆’等历史妆容,让大家的‘贵妃妆’‘公主妆’各美其美。”

在街区内,花朝节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春分花信至》快闪演出成为焦点,鬓发摇曳处流光萦绕,广袖翻飞间暗香浮动。“花神”与手持花枝的“花鸟使”以唐风舞蹈与剧情演绎再现唐人生活。当游客扮上“花神”同款复原唐妆造型之时,长安的风韵便成了根植于内心的文化印记。

西安摄影师李冉表示,西安这些古建筑的结构美学为拍摄汉服氛围打卡照提供了许多灵感。“比如大雁塔的对称美搭配曲裾深衣更能拍出古香古韵,城墙的厚重感与明制长袄或者战国袍更为‘适配’。”

就读于西北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专业的博士生祝培茜认为:“汉服体验者打卡古建地标的现象,其实是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汉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为城市的古建地标注入更为丰富多彩的元素;另一方面,古建地标也为汉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汉服文化。”

当交领右衽遇见千年古都,这种“穿在身上的文化行走”不仅让此间的古建地标“活”了起来,更以可感知、可参与的方式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正如汉服爱好者李李所感:“城墙青砖上流转的衣香鬓影,恰似一枚棱镜,折射出长安与西安的重逢。”

本文围绕西安“汉服打卡”这一现象展开,阐述了汉服与西安古建的适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新业态。强调了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穿在身上的文化行走”让古建地标焕发生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20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