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鄂尔多斯古如歌这一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采访古如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乌云花和古日巴斯尔,展现了古如歌的演唱特点、传承情况以及其在国内外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和影响力。
在3月21日,温馨的房间里,乌云花和老伴古日巴斯尔并排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他们深情地张开歌喉,运用极具控制力的演唱技巧,一段音色优美、韵味悠长的古如歌缓缓流出,仿佛带人们穿越回了那古老的岁月。
画面中,乌云花(右)和古日巴斯尔(左)在杭锦旗的家中,正接受着记者的采访。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眼中对古如歌的热爱却熠熠生辉。
79岁的乌云花回忆起最初学唱古如歌的情景,娓娓道来:“最早学唱古如歌时,老一辈演唱者就反复叮嘱我们,音量不能高,一旦高了声音就容易‘劈’。”原来,古如歌属于无伴奏合唱,而在这种演唱形式中,最难的就是“在音量低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声音具有穿透力”。
乌云花口中的古如歌,全称为“鄂尔多斯古如歌”,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2008年,古如歌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对其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乌云花和老伴古日巴斯尔都是古如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说起古如歌,乌云花的脸上满是骄傲,她笑着对记者说:“唱起古如歌,整天都不会有烦恼。”这份热爱早已融入他们的生命之中。
从1979年至今,这两位老人通过磁带、光盘、U盘等方式,精心“抢救”了上百首原生态古如歌。“我们不仅都录了音,还出了一本古如歌演唱方面的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古如歌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杭锦旗至少有2万人喜欢上了古如歌。”古日巴斯尔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古如歌的魅力愈发彰显。自2016年以来,杭锦旗古如歌艺术团的足迹遍布各地,他们不仅在香港成功演出,还远赴蒙古国、保加利亚进行文化交流。杭锦旗古如歌艺术团更是凭借精彩的表演,荣获了第九届世界民俗锦标赛金奖。
“我们两人都去蒙古国演出过,现场观众太热情了,他们不住地呐喊尖叫。”古日巴斯尔谈起这段经历,声音不自觉地高了起来,眼中满是激动和自豪。
画面里,古日巴斯尔在歌舞剧《古如歌》的演出中,全情投入,展现着古如歌独特的魅力。
鄂尔多斯当地的一些古如歌乐队也多次受邀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许多国际音乐博主和文化爱好者纷纷分享鄂尔多斯古如歌的表演视频,并配上热情洋溢的文字点赞,让古如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现在唱古如歌的人,年龄最小的仅8岁。”两位老人开心地透露,古如歌已经开始在杭锦旗的校园中传唱,一些音乐学院的学生还专程来找他们学习。看到古如歌有了新一代的传承者,二人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古日巴斯尔最近一次登台是在3月18日晚间的鄂尔多斯大剧院,他参演了歌舞剧《古如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兴奋地表示,古如歌正迎来现代重生。
“登上舞台的一瞬间,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岁。”古日巴斯尔感慨地说,古如歌悠扬的歌声伴随着小天鹅舞蹈形成的美妙场景,让他内心充满了满足。为了古如歌,他和老伴乌云花打算继续登台演出,让这千年的韵律继续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本文围绕鄂尔多斯古如歌展开,介绍了其演唱特点和传承千年的历史。通过传承人乌云花和古日巴斯尔的讲述,展现了他们对古如歌的热爱与保护传承工作。同时,古如歌在国内外舞台的出色表现以及在校园的传播,都表明它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有望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和发扬。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