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全面启动,助力生物医学研究飞跃

本文聚焦于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这一重大事件。详细介绍了该设施的建设情况、核心装置、功能特点,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诊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提及了它吸引科研团队入驻和国际合作的相关情况。

3月21日下午,在北京大科学装置聚集地怀柔科学城,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以下简称成像设施)成功通过国家验收。这一凝聚了12年筹备、建设与试运行心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中国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即将全面启动并向全球开放。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院士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致力于把成像设施打造成‘生命观象台’,借助它对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开展跨尺度、多模态、可视化的观测与精确测量,进而多层次、全景式地揭示生命的奥秘。”

重大突破!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全面启动,助力生物医学研究飞跃成像设施鸟瞰图(无人机资料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社发,北京大学供图)

成像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它由北京大学作为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作为共建单位,并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建设任务。该项目总投资达17.17亿元,建设用地为100亩。其核心装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等。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从分子、细胞到生命体,从光学、X射线、超声到磁共振等多种成像模态,要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早”,对成像技术的精准度和灵敏度是极大的考验,同时这也是研究和解析重大生物医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孙育杰教授指出,成像设施的观测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从埃到米10个数量级的尺度。它能够对生命体的分子、细胞、器官、个体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全尺度观测与精确测量,就像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全景式地“看见”疾病发生的动态过程,为药物研发和疾病诊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重大突破!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全面启动,助力生物医学研究飞跃3月20日,在成像设施实验室内,一名研究人员正专注地观察细胞的结构变化。(摄影: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在成像设施实验室内,北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高家红正在介绍其团队开发的无液氦脑磁成像系统。高家红介绍道:“CT和磁共振能够清晰看到大脑结构性疾病,但对于癫痫、抑郁症等精神神经疾病大脑神经元信号的异常变化却难以看清。而我们的系统可以捕捉到精神神经疾病发作时微小短暂的脑信号变化,为疾病诊治和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目前,成像设施已经吸引了数十个国内外科研团队入驻,研究领域涉及数字器官、脑科学、肿瘤诊疗、心血管疾病等。孙育杰表示,成像设施将向全球开放共享,并与美国、欧盟等地的生物医学成像平台建立国际联盟,积极促进国际合作。

本文围绕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展开,介绍了其建设背景、核心装置、功能优势以及应用前景。该设施不仅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强大支持,助力疾病诊疗和药物研发,还将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082.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