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高唐县乡村振兴成果,介绍其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生态、产业、乡风等方面开展工作,打造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近年来,高唐县积极响应并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秉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唐县坚持规划先行,以产业为重要支撑,以生态为基础保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具有平原特色的高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3月21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新聊城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原特色乡村振兴专场。在会上,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吕兴忠介绍,在工作推进中,高唐县充分考虑鲁西平原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特点,强化片区化思维。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进行连片规划,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梯次推进,致力于全域打造。如今,每个镇街都打造出了一处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片区。其中,三十里铺镇“马颊河畔”片区更是成为山东省首批命名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高唐县突出“生态优美”,全力做靓乡村底色。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要素,为此,高唐县深入实施“绿满高唐”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完善了绿化景观的生态功能,还优化了服务设施,让绿色成为高唐乡村振兴最耀眼的底色。一方面,整治路域环境,让道路“净”起来。通过实施“一路一景”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在国省道、县乡道两侧种植乔灌木以及海棠、紫叶李等10余种彩叶观花植物,打造出“一眼净、两侧美、全路畅”的通行环境。另一方面,提升高标准农田,让农田“靓”起来。依托一马平川的平原风貌,高唐县在全市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促进农业节水技术和乡村产业多元融合,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集中连片大方良田,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突出“生态转化”,高唐县做强乡村产业。立足片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努力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其一,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打造平原粮仓。高唐县充分挖掘平畴沃野的优势,扛牢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创建了10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借助“杜站长工作室”,提档升级高唐农服品牌,片区内全环节生产托管占比达到87%以上,在粮食高产方面彰显出平原特色。高唐县也因此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县、全国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其二,围绕“土特产”文章,着力做大特色产业。锦鲤是高唐的特色水产养殖业,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平台,建成了锦鲤文化中心等多个场馆,打造了集科研育种、养殖销售、休闲观光、研学教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锦鲤文化产业综合体。目前,锦鲤养殖面积近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其三,坚持农文旅融合,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凭借高唐书画、锦鲤、林场等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美丽乡村 农文旅”新业态,重点打造了“沈庄村农耕体验游”“李奇村书画体验游”“锦鲤小镇”等多条精品研学旅游路线。
突出“品质宜居”,高唐县做优文明乡风。聚焦农民群众的需求,突出平原特色乡村风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水林田湖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一是创建“美丽乡村”,致力于打造环境优美的乡村。聚焦村容村貌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提升,坚持组织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针对“村头荒”、坑塘、“残垣断壁”“四大堆”、河流垃圾、私搭乱建等问题进行全域治理,大力实施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五化工程”,打造出绿、亮、净、畅、美的乡村新环境。在工作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一头攻坚村容村貌“基础薄弱村”。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致力于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户厕改造、“户户通”、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短板。如今,片区内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乡村教育实施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乡村幼儿园普惠率达100%,建成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为群众打造出生活富裕富足、环境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唐县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高唐县从生态、产业、乡风等多个维度发力,打造出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在生态上,做靓底色;在产业上,做强优势;在乡风上,做优品质,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