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陕西商洛60岁的李先生遭遇严重车祸,汽车挡风玻璃插入脑内,情况危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历经8个小时的手术及术后重症监护治疗,成功保住患者生命,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近日,一场令人揪心的车祸降临在来自陕西商洛60岁的李先生身上。在这场意外中,一块宽约20cm、长约15cm的汽车挡风玻璃,犹如一把夺命利刃,从他的眼眶下部插入,并斜向上方刺入脑内。这导致李先生脑内大量血肿、眼球破裂、脑脊液漏以及颌面部多发开放性损伤,生命垂危,情况十分危急。
事发当天下午16点30分,急救车拉着刺耳的警报,风驰电掣般驶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通道。躺在转运床上的李先生,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且紊乱,整个头部被鲜血完全侵染,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监护仪器发出急促而刺耳的声音,屏幕上显示的心跳和血压数值不断波动,“滴滴”的警报声仿佛是生命倒计时的钟声,提示着患者生命体征的极度不稳定。
接诊医生——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熙迅速行动起来。他打开患者包裹的纱布,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惊胆战:患者头顶、额部、双侧口角多发裂伤,一大块玻璃从双侧眼眶下方,无情地切断鼻骨进入脑内,右侧眼球破裂并悬挂在眼眶外,鼻腔内可见大量血性脑脊液流出。张熙医生深知,“任何细微震动都可能诱发致命性大出血,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情况刻不容缓,张熙医生当机立断,“启动多学科MDT会诊,准备急诊手术!”他迅速联系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麻醉手术科等科室的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在完善术前检查的同时,张熙团队针对玻璃的特殊位置制定了精密手术方案。他们特别关注异物与颈内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对可能发生的玻璃碎片移位引发颅内大出血、脑脊液漏加重等风险,做好了提前预案。
在手术室内,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抢救战迅速打响。张熙团队首先建立双侧静脉通路,给予扩容补液治疗,全力预防失血性休克。与此同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在局部麻醉下实施紧急气管切开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待全身麻醉生效后,张熙团队先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污染创面,进行创伤周围消毒后,沿玻璃残片刺入路径逐步分离组织,采用双极电凝精细止血,并运用显微镜辅助彻底清除嵌入颅内的玻璃碎屑及异物。
手术中,如何将玻璃安全清理成为了最重要的难题。由于玻璃块插入脑内,并且与周围大血管关系密切,任何的震动都有可能导致玻璃块划破脑内大血管,造成再次大出血。再加上玻璃块被鼻骨断端和眼眶骨质断端卡住,清理工作异常艰难,如果强行用力,势必会造成脑内玻璃块的晃动,导致颅内出血。然而,张熙团队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首先小心翼翼地松解骨质对玻璃块的卡压,再精准探查到玻璃块的最深处,在确保玻璃块周围没有血管粘连以后,缓慢而谨慎地取出玻璃,并清除脑内出血灶。全程参与手术的麻醉医师回忆抢救过程时仍心有余悸,“没有出现颅内大出血,为后续修复创造了条件。”
由于巨大冲击力导致前颅底广泛缺损,部分脑组织经眶顶缺损区疝入眼眶,眼科团队随即实施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及眶腔清创。为了修补眼眶顶部的结构,将脑组织与眼眶分离开,减少脑脊液漏,张熙在患者大腿外侧取出一块肌肉筋膜,覆盖在眼眶顶部,重建眼眶顶部结构。最终整形团队完成创面精细缝合。
这场历时8小时的多学科接力救治,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医护人员们齐心协力,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手术结束后患者送往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目前,患者神志清楚、四肢活动良好,已脱离生命危险,术后恢复良好。
从致命创伤到转危为安,李先生的成功救治彰显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优势,体现了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专业水平和精湛医术,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60岁的李先生在车祸中被汽车玻璃插入脑内,生命垂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熙医生牵头多学科团队,经过精密的术前准备和8小时的艰难手术,成功清除颅内异物、修复颅颌面复合伤,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和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的专业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