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美通话看俄乌冲突:表态、分歧与激烈博弈

本文围绕3月18日俄美两国元首的通话展开,详细介绍了此次通话所讨论的俄美关系正常化、乌克兰局势等重点内容,包括双方在解决乌克兰危机、停火倡议、被俘人员交换等方面的表态,同时也指出了美俄在停火范围、关键议题等方面存在的分歧,以及俄乌战场持续冲突、各方围绕停火的博弈情况,反映出俄乌冲突停火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从俄美通话看俄乌冲突:表态、分歧与激烈博弈

回溯到2019年,在日本大阪举办的G20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框,这一幕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画面,新华社资料图记录下了这一时刻。时光流转至2025年3月18日,这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通电话,此次通话聚焦于俄美关系正常化以及备受瞩目的乌克兰局势等重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2月12日双方首次通话后的第二次直接对话,此次通话被外界视为俄乌冲突能否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节点。

就在俄美两国元首通话的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对外表示,乌方已经做好准备采取必要步骤来推动局势发展,但前提是俄方需要展示出足够的诚意。南都记者敏锐地注意到,从俄美元首通电话开始,紧接着俄美代表团、美乌代表团相继举行会谈,近期美方分别与俄罗斯、乌克兰展开了密集的外交接触,这一系列举动无疑让国际社会的目光更加聚焦于俄乌冲突的解决进程。

表态:积极信号初现

俄乌互换175名被俘人员

3月18日,俄美元首在时隔一个多月后再次进行通话。根据美国白宫和俄罗斯总统网站分别发表的声明,双方就解决乌克兰危机、实现俄美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俄罗斯总统网站在18日发表的声明中透露,普京对特朗普提出的俄乌在30天内同时放弃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表示支持,并且立即向俄军下达了相应的命令。针对特朗普提出的30天停火倡议,俄方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其中包括确保对俄乌双方整个接触线上的停火进行有效管控、停止在乌克兰境内的强制动员以及停止对乌军部队的重新武装等内容。

声明中还带来了一则令人关注的消息,俄乌双方将于19日以“175对175”的方式交换被俘人员,并且正在俄罗斯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23名乌克兰重伤军人也将被移交。这一举措无疑为紧张的局势带来了一丝缓和的气息。

此外,普京对特朗普提出的有关黑海航运安全倡议作出了建设性的回应,双方同意就此开始谈判,以明确倡议的具体细节。相关的技术谈判将立即在中东地区展开,这为保障黑海地区的航运安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白宫当天发表的声明显示,美俄双方一致认为俄乌冲突需要以实现长久和平来结束,而停止冲突将从停止袭击能源和基础设施开始。同时,双方还将就实施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和永久和平进行技术谈判。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对普京有关在美国和俄罗斯组织两国冰球运动员比赛的想法表示支持,这一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在非政治领域的友好交流意愿。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指出,如果俄乌双方能够切实停止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这将意味着在冲突持续三年多以来,双方首次实现相互约定的部分停火,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另据媒体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8日晚对媒体表示,乌方支持关于俄乌停止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并且已经准备好采取必要步骤来结束冲突,但他强调俄方需要展示出诚意。泽连斯基还着重指出,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谈判不会取得实质性成果。

南都记者发现,俄乌民众对于能否实现停火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公开报道中,一名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民众表示:“我相信停火协议会达成,到时一切都会结束。”展现出对和平的期待;而一名乌克兰基辅民众则称:“对于停火,我连1%的信心都没有。”透露出对局势的悲观情绪。

分歧:停火之路阻碍重重

普京未答应30天停火倡议

通话结束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与普京的通话“富有成效”,两人讨论了和平协议的“许多要素”。然而,多家美国媒体敏锐地注意到,俄方在通话中并未答应特朗普提出的30天停火倡议。

分析人士指出,美俄双方就通话内容的表述存在差异,而且在声明中均未提及通话是否讨论了俄乌土地划分等关键议题,这反映出美俄双方围绕俄乌冲突停火仍存在诸多分歧。

多家外媒报道显示,特朗普在通话后表示,俄乌已同意30天内停止攻击对方“所有能源和基础设施”,而俄方则表示将停止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却未提及桥梁等其他基础设施。此外,俄方强调普京坚持认为持久和平取决于彻底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外国军事援助和情报信息,而特朗普对媒体表示通话中没有谈及对乌援助问题。

特朗普在通话前还曾透露,双方将讨论土地等问题,包括讨论俄乌“分割特定资产”。然而,双方在声明中均未提及通话是否讨论了俄乌土地划分、“特定资产”分割、乌克兰加入北约、美国对俄制裁等重要议题。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议题的“缺席”也充分表明双方分歧明显。

美国《新闻周刊》文章认为,尽管美俄强调在解决俄乌冲突上有共同利益,但在停火范围和未来谈判条件等关键问题和细节上仍存在差异,这无疑为停火协议的达成增添了不确定性。

近期,美方分别与俄、乌展开了密集的外交接触。2月12日,俄美元首进行了首次通电话。约一周后,美俄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会谈,并达成了多点共识。3月11日,美乌代表团在沙特会谈中达成了“30天临时停火协议”,以换取美国恢复对乌军援。两天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访俄,与普京举行了闭门会谈。俄方虽原则上同意,但强调需确保“长久和平”而非仅仅是喘息机会。3月15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为接下来的美俄元首通话奠定了基础。3月18日,美俄元首通电话后,威特科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的会谈将于3月23日在沙特举行。

博弈:战场冲突仍在继续

俄乌在战场上的冲突仍在继续

就在俄美元首通话的当天,俄乌在战场上的冲突并未停歇。俄国防部18日晚发布消息称,乌克兰军队当天对俄别尔哥罗德州发动了5次袭击,不过俄军成功击退了乌军的进攻。此外,俄军还对相邻的乌克兰苏梅州境内的乌军和装备进行了40多次打击,动用了约40枚航空炸弹,战场上的硝烟依旧弥漫。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俄乌战场的局势依然紧张,美乌俄欧各自有着不同的诉求,这些诉求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围绕停火以及冲突解决的博弈仍在持续进行。

泽连斯基在18日表示,乌方对俄方的停火诚意感到怀疑。他指出,停火应该是无条件的,而普京在通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停火条件,其目的是尽可能削弱乌军。泽连斯基再次强调,作为冲突方之一,“没有乌克兰的谈判不会有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些美方官员认为,俄方似乎在采取“拖延战术”,让外界觉得其在参与谈判,同时在战场上持续施压以维护自身优势。

在欧洲方面,法国、德国和英国领导人对俄美元首通话表示欢迎。不过,英国《卫报》的分析文章指出,法国和德国方面强调乌方必须参与和平谈判,英国则表示谈判目标是“实现乌克兰公正、持久和平”,这折射出欧洲方面对特朗普政府优先关注达成协议而非确保真正停火与和平的担忧。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近来频繁接触,欧洲也加紧介入。15日,英国、法国、欧盟委员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领导人召开了首次“志愿联盟”视频峰会,讨论继续援乌和对俄施压问题,并同意20日召开军事会议。17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向乌克兰提供35亿欧元的援助。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文章指出,欧洲的一系列行动源于美国对乌立场的转变,这让欧洲感到“被抛弃”,美欧分歧加剧。分析人士指出,在多方诉求难以调和的当下,各方对停火能否得到监督和落实缺乏信心和互信,这也将为停火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本文详细介绍了3月18日俄美元首通话的相关情况,包括双方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的表态,如同意停止袭击能源基础设施、交换被俘人员等积极信号,但也存在诸多分歧,如停火范围、关键议题未达成一致。同时,俄乌战场冲突仍在继续,美乌俄欧各方诉求不同,围绕停火的博弈持续,美欧分歧加剧,停火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723.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