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科技工作会议:为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指明方向

本文围绕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展开,介绍了会议对2024年科技工作的总结、2025年的重点任务部署,强调了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前景与问题。

3月17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了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意义重大,不仅对2024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还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作出了详细部署。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且安全稳妥有序地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会议指出,在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条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开拓创新、担当作为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数字央行的规划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科技体制机制得到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持续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进一步深化,金融标准在服务民众和企业方面成效显著。

对于2025年的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科技条线要着力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具体而言,要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深化数据治理,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央行履职过程中的信息科技支撑。要推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全稳妥有序地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此外,还要扎实做好有关领域“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工作和“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标准的供给与实施力度,推动金融标准国际化实现跃升。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已经不再是可选择的发展路径,而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甚至是需要抢先完成的任务。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是半个IT行业,金融数字化一直走在前列,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银行业关注焦点。”在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平衡,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它为塑造产业新业态打开了大门,有望形成新质生产力。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模型等技术的加快应用可能会产生隐私权、著作权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围绕央行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阐述了会议对金融科技工作的总结与部署,强调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紧迫性,同时提及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利弊。整体展现了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349.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