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AI大模型爆发式发展背景下金融诈骗出现的新特点展开。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介绍了如AI换脸冒充亲友、伪造虚拟货币投资、虚假养老项目众筹等典型新骗局,以及元宇宙炒作、云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新变种”,并给出消费者防范建议。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借助AI来辅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然而,这一科技变革也给金融诈骗分子带来了新的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充分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云养殖等热门概念,精心编织出各种诈骗陷阱,实施网络金融诈骗。
针对金融领域诈骗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其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以下简称北京金融监管局)更是连续发布了三条消费者风险提示,旨在提醒消费者警惕新出现的骗局、套路和变种,帮助消费者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现在,打个视频电话、看条视频信息就能确认是本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近期,李先生接到了一通自称是“亲友”的视频通话,对方称遭遇了事故等紧急情况,急需用钱。李先生一时心急,没多想就给对方转了账。事后,他才缓过神来核查对方身份,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其实,像李先生这样遭遇类似骗局的人不在少数。北京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近期接到群众举报的网络金融诈骗案件中,“AI换脸冒充亲友”这类数字新骗局较为典型。
对此,北京金融监管局特别提示,当遇到亲友通过视频或信息求助转账时,务必通过多个渠道,如拨打手机、当面沟通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一定不要轻易相信视频中的画面,更不能因为一时情急而盲目转账汇款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除了AI换脸冒充亲友之外,还有多种典型的数字时代新骗局。比如伪造虚拟货币投资方式,不法分子打着“未来货币”“高额回报”的旗号,伪造交易平台、夸大收益数据。让投资者误以为投资虚拟货币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然而,一旦收入资金,他们便操控市场,使“货币”价值暴跌,甚至直接关闭交易平台,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还有冒充专家推荐投资、虚假养老项目众筹等骗局。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冒充金融专家或投资顾问,推荐所谓的“优质投资项目”。更有甚者,以“养老项目众筹”为名,在短视频平台、网络众筹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宣称要建设高端养老院、智能养老社区,承诺投资者享有优先入住权或获得高额回报。但实际上,这些项目往往都是虚构的。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网络金融知识了解不深、风险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财。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AI换脸难分辨,亲友求助要核实;虚拟货币风险高,谨慎投资莫上当;专家身份要核实,投资建议慎采纳;养老项目需谨慎,众筹投资有风险。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借用人工智能等新概念,为非法集资、网络诈骗、金融传销等活动穿上新“马甲”,产生了非法金融“新变种”。
一种是花式“蹭热点”,炒作“元宇宙”。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旗号,翻炒与元宇宙相关的游戏制作、虚拟现实等概念,宣称“边玩游戏边赚钱”,包装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收益,吸收公众资金,具有非法集资违法行为特征。
另一种是以“云养”之名,行“非法”之实。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云养牛”“云种植”等发展农业的幌子,把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以种养收益分红、农特产品返还等,吸引公众投入资金,涉嫌非法集资、传销等多种犯罪行为。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消费者应增强理性投资意识,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利保本是陷阱”,切勿盲目跟风、追随热点。可以通过金融产品查询网站、金融产品查询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官方平台查询金融产品信息,有效识别非法金融活动。
在AI大模型发展背景下金融诈骗的新特点及新形式,包括AI换脸冒充亲友、虚拟货币投资骗局、虚假养老项目众筹等典型骗局,以及元宇宙炒作、云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新变种”。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并给出防范建议,提醒消费者增强理性投资意识,谨慎对待各类金融投资,通过官方平台查询信息,有效识别非法金融活动,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