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汤如烈一行对安阜涌的调研展开,详细阐述了安阜涌整治提升的四个方面举措,包括生态建设、水质保障、经济发展以及使命担当,展现了坦洲镇在“百千万工程”中对安阜涌整治的决心和规划。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汤如烈带领相关人员沿着安阜涌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仔细查看了河道的水质状况,留意河水是否清澈、有无污染迹象;认真观察了沿岸的绿植生长情况,看是否存在缺株断带、长势不佳的现象;同时也关注了周边环境的整治成果,包括是否有垃圾堆积、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等。在全面了解情况后,汤如烈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补绿增景,全力擦亮水乡生态底色。 对于沿岸的绿化提升工作,要严格对标市委建设“绿美中山”的具体要求。针对那些缺株断带的区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补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树种。对于长势不佳的绿植,要实施精细化的养护措施,比如定期施肥、浇水、修剪等。并且要结合本地的特色,精心挑选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努力构建出层次分明、四季都有美景的滨水生态廊道。要知道,生态治理可是“百千万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始终坚持“治水、护岸、增绿”三位一体的理念。以安阜涌作为试点,积极探索能够复制推广的美丽河道建设模式,从而为全镇的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的生态屏障。
二是标本兼治,牢固筑牢水质安全防线。 为了实现水质的稳定提升,必须强化“源头管控、过程治理、末端修复”的全链条管理模式。要坚决落实市委关于“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部署,以“河长制”为有力抓手,加强对水质的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同时要深入开展污染溯源整治工作,找出污染的源头并进行彻底治理,推动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的协同治理。通过这些举措,确保安阜涌的水质能够长期稳定达标,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
三是盘活闲置资源,充分激活“一河两岸”经济活力。 面对安阜涌沿岸存在的闲置房屋资源,要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机遇,创新“生态 + 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要立足水乡的特色,对“一河两岸”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引入咖啡厅、特色轻餐饮、文创工坊等新业态,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消费升级于一体的滨水经济带。要让那些沉睡的资产“活起来”,增加资产的利用价值;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积极探索“政府引导 + 社会资本 + 村集体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培育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助力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书写富民兴村的新篇章。
四是扛起使命担当,努力争当“百千万工程”排头兵。 安阜涌的整治提升工作是坦洲镇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生动实践。全镇上下要紧紧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的战略目标,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各个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将任务进行细化并列出详细的清单,在规划设计、项目落地、长效管护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把安阜涌打造成为彰显水乡韵味、承载乡愁记忆、赋能城乡融合的标杆工程。
本文围绕汤如烈对安阜涌的调研,提出了补绿增景、标本兼治、盘活资源、担当使命四个方面的整治举措,旨在推动安阜涌整治提升,实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坦洲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