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破除新形式主义,健全长效机制,节后首个工作日会议:基层减负再发力

节后首个工作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且有相关典型问题被通报,体现中央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决心。文章指出基层减负取得了成效,但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如一些单位在无纸化办公、解散微信群、减负工作本身等方面的不合理做法加重了基层负担。最后提出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观念,健全长效机制,把基层存在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常抓不懈来打好基层减负的持久战。

节后首个工作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于北京召开。就在近日,又有3起与之相关的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这一系列动作,都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央层面会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地整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从而为基层减轻负担。

在过去的几年间,基层减负工作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就拿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来说,之前需要填报的表格数量大幅减少,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能够深入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实际情况;办公室门口挂的牌子数量变少了,但是他们为民众办理的民生实事却变多了。这种“多”与“少”之间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展现出基层减负工作所带来的成效。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个别地区,由于“减负”反而催生了新的形式主义。

有一些单位打着“减负增效”的旗号推行无纸化办公,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要求既要留存电子版,又要准备纸质版用来留痕。还有一些单位,为了凸显减负取得的成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解散微信群,结果在通知工作的时候,只能逐个打电话。另外,在某些地方,竟然把“减负”这件事本身也当成了一项需要完成并且要进行证明的工作,要求将减负的情况制作成报表、台账,单纯地以材料的厚度来作为衡量的尺度。这些指令,要么脱离实际,要么自相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加重了基层的负担,让基层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之中。

在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的顽疾时,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以及事业观。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的需求,把开展工作的根本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面。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健全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具体怎么做呢?要通过规范和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清楚地划分各层级、部门以及岗位之间的职责界限,构建起权责一致、责能匹配的治理体系,防止出现层层转嫁责任的情况;要通过优化考核的指标和方式,将原来的看材料、重数量,转变为看实效、重实绩,从而鼓励基层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固定下来,形成制度规范,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确保为基层减负能够常态化、长效化。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些弊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减轻基层的负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把当前基层仍然存在的“痛点”转化为重点整治的“靶点”,推进系统的整改和源头的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好基层减负这场艰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本文总结了中央在基层减负方面的积极作为,阐述了基层减负已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新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了从思想和机制两方面解决基层减负问题的方法,强调基层减负工作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打好持久战。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57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