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州:桑干河边草逆袭成“增收利器” 大同云州区:昔日桑干草今朝开启“财富密码”

本文聚焦大同市云州区,讲述了当地依托桑干河沿岸丰富的蒲草、芦苇资源,通过“合作社 + 农户 + 订单”模式,将传统草编技艺升级为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故事,还介绍了部分村庄在草编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果。

大同:云州区昔日桑干河边草 今朝变身“增收宝”

在大同市云州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桑干河沿岸,蒲草和芦苇资源极为丰富。当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新性地采用“合作社 + 农户 + 订单”的模式,对传统草编技艺进行升级改造,让原本平凡的桑干河边草,摇身一变成为了村民们的“增收宝”。

当春日的阳光洒在桑干河畔,那金黄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新的希望。在河岸边,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孙家港村草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碌着。他们手持镰刀,争分夺秒地抢收芦苇,为后续的编织工作储备充足的原料。

在距离岸边不远处,孙家港村草编专业合作社的编织车间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蒲草在飞转的纺绳机上迅速化作整齐的草绳,而芦苇经过工人们的巧手编织,变成了精致的草帘。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就业机会,能够实实在在地挣到钱。

距离桑干河 30 公里外的云州区西坪镇瓜园村,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早早地就嗅到了“草经济”带来的商机。作为云州区最早发展蒲草加工产业的村庄,瓜园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蒲草收割、运输、加工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这套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还让 50 余名村民受益,年均增收达到了 2.6 万元。曾经因“桑干晓渡”闻名的这片水域,如今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篇章。

本文围绕大同市云州区利用桑干河沿岸的蒲草、芦苇资源发展草编特色产业展开。通过“合作社 + 农户 + 订单”模式,不仅让传统草编技艺得到升级,还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增收。像瓜园村等村庄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308.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