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来自深圳的华业天成,在“资本寒冬”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8个月内3家被投企业IPO且总市值超千亿、2024年新增募资20亿等。深入剖析其投资策略,包括专注硬科技领域、投资领军企业、秉持严肃投资理念等,展现了该机构在投资领域的独特魅力与成长路径。
在当下被称为“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中,来自深圳的华业天成却交出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成绩单。短短8个月内,其投资的3家企业成功实现IPO,这3家企业的总市值更是突破了1000亿。与此同时,2024年华业天成新增募资额达到20亿,新一期基金也顺利完成首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3家成功上市的企业在硬科技赛道堪称稀缺的行业灯塔。英诺赛科作为全球首家实现量产8英寸硅基氮化镓IDM的领军企业,上市后市值超过500亿港币;珂玛科技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领域的龙头,目前市值达260亿元;汉朔科技则精准卡位物联网领域,以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第一股的姿态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市值便冲至300亿元。
若考虑到华业天成的投资阶段之早以及投入筹码之重,这3个IPO的含金量无疑更高。在这3家企业中,珂玛科技上市前仅开放过一轮融资,华业天成是除CVC外主要的财务投资人之一;对于汉朔科技,华业天成早在2017年就已入场,此后还追加投资两轮;而英诺赛科,华业天成在2019年市场尚未形成共识的高风险阶段就果断投入,后续又进行了两轮加码。这些企业成功上市后,华业天成获得的回报倍数相当可观。
华业天成也因此成为备受瞩目的“现象级”焦点。这背后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深刻隐喻。这3个上市企业的投资,从2017年首次落子到2025年成功IPO,历经长达8年的漫长过程,恰似一场暗夜长跑,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硬科技投资的艰辛与坚持。华业天成正是众多硬科技VC机构的一个缩影,资本的角色正从单纯的财务套利工具,逐步蜕变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正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中国科技崛起的长河中奋勇前行。
硬科技的长期主义突围
华业天成成立于2015年末,当时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投资热潮正盛,新三板向全国扩容更是掀起了全民PE潮。当众多资本纷纷扎堆追逐短期套利风口时,华业天成却毅然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更为漫长的道路——需要长期投入、面临高风险且具有高壁垒的硬科技领域。
这或许与两位创始人的独特背景密切相关。孙业林曾是科技巨头的高管,拥有十七年丰富的行业经验,亲身见证了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巨大魅力和强大威力,他坚信投资“难而正确”的硬科技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杨华君则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其两个创业项目/技术均被知名互联网上市公司收购,擅长从0到1打造企业。这种“产业 + 创业”的履历组合,与创投机构掌舵人常见的金融背景截然不同,他们也因此被看作“非典型投资人”。
杨华君曾向投中网讲述华业天成第一期基金的募资过程:“我们没有在所谓的‘白马基金’工作过,也没有历史业绩。LP对我们的期待,是希望我们能从不同角度对产业有深度理解,从而投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项目。”
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也不受常规规则的限制,当很多人民币基金还在为5 + 2的投资期限而纠结时,华业天成早早地就募集起了十年期的基金。在高度内卷的一级市场,他们始终坚守硬科技投资的产业规律和本质逻辑。所幸的是,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专业LP选择相信他们,并连续多期基金支持华业天成。
在注册制推行得如火如荼、微信朋友圈被VC们的IPO捷报刷屏的那些年,华业天成却并不张扬,甚至可以说,在IPO数量上与其他中生代VC相比,他们一度处于落后地位。然而,当市场的潮水退去,华业天成反而开始崭露头角。
以3月上市的汉朔科技为例,它最早于2023年6月28日递交上市申请。在这一天,共有30家企业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申请,而在随后的上市历程中,大多数企业撤回申请终止审核,汉朔科技成为2024年首家创业板过会企业,也是这一批中目前唯一最终成功上市的企业。
在过去两年的资本寒冬中,华业天成展现出了十足的韧性。其不俗成绩的背后,是通过耐心精准校准技术、市场、政策的共振节奏,实现了“长期主义”的成功突围。在硬科技领域,风险并非敌人,越是复杂的系统,往往意味着越宽的护城河。
投资领军企业
华业天成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标准极高,只专注于投资“领军企业”,而非仅仅是“可以上市”的公司。正如创始合伙人孙业林所说:“我们拒绝过一些按照传统逻辑能够上市,但无法成为行业领袖的项目,我们期望助力那些真正能够改变产业格局的创新者。”
将这3个IPO项目放在一起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所处赛道潜在天花板高、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这样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政策和资本市场周期的影响。
孙业林曾表示:“我们愿意冒巨大的风险,陪伴一家了不起的公司诞生。”从华业天成的投资行为中,能够看到曾经铸就硅谷VC先驱们的那种冒险家精神。
以英诺赛科为例,关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人应该记得,在氮化镓赛道上,最先受到资本追捧的项目并非英诺赛科。当时,另一家采用Fabless模式、通过FAB厂代工的氮化镓芯片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资本共识度和更多的融资。从常规思维来看,Fabless模式意味着可以专注于芯片设计,资本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更低,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成功的机会似乎更大。
相比之下,英诺赛科创始人早早地决定走IDM路线,并且要实现8寸晶圆的量产。这不仅增加了资金需求量,还将项目的难度提升了好几个量级,使得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因此,英诺赛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备受关注,但也争议颇大,敢于出手投资的机构并不多。
然而,华业天成却恰恰看中了“8英寸”和“IDM模式”的巨大潜力。这种具有革命性、引领性的项目常常让孙业林眼前一亮,他向投中网回忆,当时遇到这个项目时非常兴奋:“在氮化镓还没有实现产业化的时候,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够实现最快的产品应用与工艺改进的迭代速度,只有当行业规模明显变大时,才会出现产业分工。这说明创始人具有很强的战略选择能力,而这个行业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整合者,来引领产业的诞生。”
从长远来看,英诺赛科短期内面临的困难,恰恰成为了其竞争壁垒:更快的工艺迭代、更好的产品性能、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大规模的量产供应能力。
英诺赛科后来的发展充分验证了华业天成的判断:它达到了其他同行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8英寸氮化镓量产工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生产基地,并且登顶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出货量全球第一,成为半导体产业中为数不多的由中国企业主导的细分产业。
当然,也很难说当年那些错过英诺赛科的投资人是因为没有看懂IDM的逻辑。毕竟,“难而正确”的事情确实极具挑战性,成功的概率可谓九死一生。在当前整个一级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更多人选择不去冒险也并不令人意外。
科技理想的激情与严肃投资的理性
如果要探究产业背景赋予华业天成最深刻的基因是什么,答案或许是对科技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双重信仰。
基于对科技与产业的敏锐洞察,2023年初华业天成正式官宣了对未来10 - 20年世界图景的畅想,以及智能科技投资的四层轮动结构。该结构以半导体、基础设施(算力)、智能终端与智能应用为核心,构建了技术链与商业化场景的联动闭环。
早在三年前,孙业林就反复描绘了一个数字孪生世界:“未来会出现大量独立工作的智能物件,它们配备富媒体传感器,能够随时通过5G这个看不见的高速通道将数据传输到云大脑(一个具备类似于人类大脑皮层推理能力的智慧大脑)。实体世界的智能物件在云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数字孪生体,它们拥有超级智能大脑,可以随时调用近乎无限的算力,让我们所处的实体世界变得更加智慧。”当时这样的描述听起来还有些科幻色彩,但随着这两年大模型、具身智能的骤然发展,正在逐步得到印证。
在一定程度上,华业天成似乎可以被贴上“科技理想主义”的标签。然而,在与孙业林的长谈后半段,他却不断重复另一个词——严肃投资。
当科技周期来临,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展现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容易头脑发热。孙业林向投中网表示:“在这个行业沉淀越久,看到的景象越是丰富多彩,就越会充满敬畏之心,越不敢浮躁地进行投资。我们能做的只是非常严肃地对待投资行为,一方面通过投资组合消除一部分风险,更重要的是,找到能够穿越时间周期不变的变量,反复推敲短、中、长三个周期底层的根本原因,以及充分了解投资对象。对于最近上市的这些企业,我们只是很幸运地看透了少数穿越周期的本质性关键要素,以及遇到了合适的创始人。企业发展过程中九成九以上的复杂性和环境变动,都是由优秀创始人及其团队共同解决的。”这些要素形成的关键在于:宏观层面要以愿景为驱动,中观层面对技术趋势、节奏进行深入推敲研判,对竞争态势进行反复推演,对客户价值进行细致分析等,以及微观层面获取关键信息。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业天成其实是一家相当谨慎的VC机构。在投资一个赛道时,他们往往会提前规划三步,大致想清楚两步,然后才会迈出投资的第一步。
投资是永不止步的进化
严肃投资让如今的华业天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行事准则。
孙业林一再强调:“我们一直在收缩投资范围,提高投资标准。例如,从原来投资泛科技企业,转变为现在只投资科技含量高且商业前景广阔的公司,尤其是那些代表未来趋势性技术、潜在市场空间大、护城河宽的项目。从对赛道和创始人的要求较为宽松,到现在提出双一流要求:一流赛道,一流创始人。这些并非我们从一开始就做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投资周期,清晰地看到了投资成功与失败的反馈后,逐步迭代发展形成的。我们也不认为目前已经做得足够好,未来随着更多反馈的出现,还会持续进行迭代。”
当投到表现欠佳的项目或者错失好的投资机会时,他们会通过深入分析失败原因来找到成长的改进点。瑞·达利欧的“痛苦 + 反思 = 进步”,是华业天成团队所坚信的成长路径。正如2025年公司新年寄语所说:“偶尔的成功,未必是我们自身能力的体现,长期、重复、稳定的成功,通常才蕴含着我们的能力。失败是珍贵的财富,其中隐藏着我们深层次的愚昧,保持勤勉思考与深度反思,或许能让愚昧减少一分。”
也正是这份谦逊与冷静,让他们能够对创业者的极限生存状态产生同理与共鸣。
孙业林说:“VC投资人的职责是发现、孵化、陪伴未来的企业家,而他们是社会极度稀缺的资源,是经历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我们不能期望自己比他们更优秀,但至少要接近他们,理解他们,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现实中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那些被长期愿景驱动,既不盲目追求短期功利,又不单纯沉迷于技术,能够心怀理想又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是华业天成最希望聚集的一群人。
事实上,华业天成与创始人就像组织进化伙伴。据英诺赛科创始人骆薇薇回忆,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华业天成始终是一位良师益友,凭借对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协助企业确立战略方向,让资本成为产业演化的积极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致广大而尽精微”,或许是对VC投资机构成长之路最好的注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华业天成在“资本寒冬”下取得的优异成绩,深入剖析了其投资策略,包括专注硬科技领域、投资领军企业、秉持严肃投资理念等。华业天成通过长期坚守和不断进化,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独特的投资眼光,与创业者共同成长,为推动硬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其发展模式和投资理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