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在《中国日报》撰文的观点,分析了美国加征关税的不合理性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中美加强经贸合作才符合双方利益。
近日,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于3月13日在《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他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明智之举,而美国采取加征关税等举措,无疑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漫画出自《中国日报》的罗杰之手。
加征关税不符合美方利益
文章中提到,要深入解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理解“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一口号是关键所在。在这一口号的影响下,中国被无端渲染成美国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以及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主要对手。但实际上,“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背后本质是美国的唯我独尊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不会让美国从中获得益处,反而会严重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加强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2024年,中国在美国的贸易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美国的第四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以及第四大出口目的地。由此可见,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
当前,中美改善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这将为双方带来切实可见的利益。然而,美国却长期对中国进行攻击和抹黑,近期更是以牵强的借口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歧视性措施,施加制裁并加征关税。
具体来看,2月1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到了2月27日,特朗普又宣布,自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10%的关税。面对美国的这种不合理举措,中国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的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商品加征10%的关税。
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首当其冲
文章进一步阐述道,长期以来,特朗普将加征关税作为其经济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加征关税所产生的最大负面影响最终会由挑起关税战的国家及其消费者来承担。
从本质上来说,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其最终成本是由进口商而非出口商来承担。也就是说,关税是进口商向本国政府缴纳的直接税,加征关税所增加的成本会不可避免地转嫁给消费者和进口企业,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
在特朗普的首个总统任期内,他就已经对来自中国的钢铁、太阳能电池板、医疗设备等多种商品加征了关税。当时特朗普政府辩称,加征关税的成本主要由中国承担。然而,一项独立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加征关税所产生的成本几乎都转嫁给了美国的进口商以及消费者。
加征关税对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些家庭以前经常选择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而且,大多数其他专业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根据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去年9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在40多名全球顶尖经济学家中,高达98%的受访者都认为加征关税增加的消费成本会被转嫁给消费者。
现代经济理论基于实际案例表明,竞争性贸易能够提高经济产出和收入,而贸易壁垒则会起到阻碍作用。近期的相关证据也显示,加征关税会使消费价格上升,减少外国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最终降低企业和劳动者的收入。消费价格上涨意味着劳动力和资本的回报率下降,这会导致美国人更加不愿意工作和投资,进而降低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深化对华合作符合美国自身利益
文章着重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的国内政策应当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一是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时刻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古训;二是要积极拉动内需,促进国内市场的增长,降低对出口和外部市场的依赖;三是要注重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特朗普实施的歧视性政策不仅无法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中美作为相互依存的经济体,深化合作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乃至全球民众的福祉。美国挑起新一轮关税战,无疑会阻碍自身经济的发展,影响本国民众的生活质量。
目前,美国仍然有时间重新审视局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文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的撰文,揭示了美国加征关税的不合理性和负面后果,强调中美加强经贸合作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正确道路,美国应及时反思并做出正确决策。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