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回应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各种建议,包括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守护老年人权益等多方面内容,还提到最高法扎实办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且在与委员沟通交流等方面也展现出积极态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等情况。
“看到人民法院为孩子们所做的务实工作、取得的成效,心里一下子就暖洋洋的。”
在2024年全国两会的进程中,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与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相关的建议,而最高人民法院迅速地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例如,在那些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里,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还发布了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并且首次发布了专题指导性案例。这一系列运用法治力量守护“少年的你”的举措,得到了众多代表由衷的“点赞”。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承载着人民的呼声,凝聚着人民的期盼。2024年,最高法承担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360件代表建议,也收到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180件提案。最高法广泛地吸收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进而推动人民法院的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不少代表对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由最高法牵头办理的有关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重点督办建议里,涵盖了9件代表提出的建议。
最高法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在进行充分研究之后,制定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方案。立案庭、民一庭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共同研究梳理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存在的8个方面共34个问题。”最高法结合代表提出的优化物业纠纷解决路径的建议,积极地支持配合住建部开展物业管理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业委会成立程序、物业服务企业收费等事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如何更好地守护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努力达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这是很多代表委员都关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提出了关于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居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即“建议最高法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就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过程中人身伤害问题合理确定主体责任。”
为了回应代表的建议,最高法发布了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并规范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还协同人社部等部门加强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
最高法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最高法将持续加大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力度,根据情况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司法政策性文件等多种方式,为养老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司法方面的助力。”
从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化解,到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从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到严厉惩处证券期货犯罪……最高法认真扎实地办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从而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办好一件建议提案,解决一个“急难愁盼”的问题——
民建中央的一份提案,对如何解除失信名单和限制高消费措施,帮助那些偶尔违约或者因为宏观经济波动暂时陷入困境的“诚实而不幸”的民营经济主体和中小微企业修复信用提出了建议。
吸收了该建议的内容之后,最高法已经全面启动了失信、限制消费规定的修订完善工作,将及时依法删除、撤销失信作为信用修复的关键举措,增强信用惩戒的分级、分类、分期,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信用修复的措施。
真诚地沟通交流,凝聚力量与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提出,符合经营实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被认定为商事主体,这样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权益。
最高法的相关承办人与杨晖委员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沟通,提出“在现行法律、政策背景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份实施据实认定原则。与企业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受劳动法保护;登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与企业之间系平等民商事法律关系,受民商法保护。”
杨晖表示:“答复及时、全面、翔实,坦诚正面回应问题,我非常满意。”
最高法办公厅的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制,提高办理工作质量,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总结了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积极回应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矛盾纠纷化解、老年人权益保护、信用修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体现出最高法积极吸纳各方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自身工作发展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