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夫妻食用河豚引发中毒,如何预防看这里 河豚之毒:常州老年夫妻误食河豚险丧命

本文围绕常州一对老年夫妻食用河豚中毒事件展开,介绍了事件经过、河豚毒素的危害、毒性特点、中毒症状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醒市民食用河豚要注意安全。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自古以来,河豚的美味就被人们所传颂。然而,在这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却暗藏着致命的风险。

近日,常州就发生了一起因食用河豚而引发的中毒事件。一对老年夫妻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却不幸与死神擦肩而过。

3月6日下午,家住新北区小河的潘女士夫妻俩与朋友聚餐时,食用了自制的河豚料理。这看似平常的一顿聚餐,却在两小时后演变成了一场危机。潘女士首先出现身体发飘、行动不利索等症状,而她的丈夫曾先生情况更为严重,不仅手麻,还陷入了昏迷。

潘女士的子女发现情况不对后,立马将两人送往常州四院急救。曾先生在途中一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十分凶险。好在医护人员经验丰富,立即给曾先生做了心肺复苏术。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抢救,曾先生终于恢复了心跳。

常州夫妻食用河豚引发中毒,如何预防看这里 河豚之毒:常州老年夫妻误食河豚险丧命

经过毒物检测证实,患者尿液、胃液及残留河豚肉中均检出河豚毒素。医院迅速对两人进行了洗胃、导泻等措施,全力挽救他们的生命。

常州夫妻食用河豚引发中毒,如何预防看这里 河豚之毒:常州老年夫妻误食河豚险丧命

由于抢救及时,曾先生次日神志恢复,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而潘女士因摄入量较少,仅出现了轻微症状。在追问病史时医生发现,曾先生有食用河豚内脏的习惯。曾先生坦言:“吃了三四个河豚肝。”

常州四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范秀丽指出,河豚内脏含有大量毒素,尤其是神经毒素,会抑制神经传导,导致呼吸肌麻痹和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跳骤停。肝脏作为解毒器官,毒素富集量极高,即便经过处理也难以清除。所以,市民若需食用河豚,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选择餐厅加工,切勿因贪恋美味而忽视安全。

河豚,也被称为“气泡鱼”,在受到威胁时,能快速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短时间膨胀成数倍大小,模样十分可爱。但在这可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常州夫妻食用河豚引发中毒,如何预防看这里 河豚之毒:常州老年夫妻误食河豚险丧命

我们能见到的大多数种类河豚都含有河豚毒素,它是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而且,河豚体内的毒素会随季节变化有所差异。每年春季(2月~5月)为河豚卵巢发育期,此时毒性最强,仅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并且没有特效解毒药。

常州夫妻食用河豚引发中毒,如何预防看这里 河豚之毒:常州老年夫妻误食河豚险丧命

食用河豚中毒后,发病往往急速而剧烈,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中毒后的症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口唇和舌尖麻木,这是河豚中毒后最先出现的症状,随之会在手指、手腕以及各个部位相继出现麻木感。接着会出现运动麻痹,表现为四肢无力、步行困难、活动僵硬。随着毒素侵入身体,中毒者还会出现全身性麻痹、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无法言语等意识麻痹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河豚中毒呢?

首先,不购买、不加工、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市面上能买到的合法养殖可供食用的河豚鱼都不是活鱼,而是宰杀后的鱼皮或鱼肉制品。广大消费者切记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或河豚鱼制品。

如果进食河豚后出现了不适,要立即就医并采取及时催吐等自救措施,到达医院以后要告知医生河豚进食史,以便医生及时开展对症治疗。河豚毒素在体内解毒和代谢的速度很快,如果救治及时,则预后较好。

本文通过讲述常州一对老年夫妻食用河豚中毒的事件,详细介绍了河豚毒素的危害、毒性特点、中毒症状以及预防措施。提醒广大市民,河豚虽美味,但食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和加工,避免因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而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407.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