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在业务和科研方面的情况。公司订单不断,已售出大量焊接机械臂,还拿下多个国家的订单,同时展示了“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的工作情况。此外,介绍了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精度补偿算法,以及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团队研发的多种产品,最后提到公司正全力研制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
在3月10日晚上7点这个时间段,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骆敏舟,正和他的团队成员以及客商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热烈地讨论着“刚拿下的100台订单”这一喜讯。自今年开始,集萃智造的销售成绩就十分亮眼,已经成功售出200余台焊接机械臂,而这刚刚到手的约100台来自俄罗斯的焊接机械臂订单,更是为公司的业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走进集萃智造的装备车间时,映入眼帘的是上百台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机械臂。在这里,一场有趣的“表演”正在上演。一只机械臂宛如训练有素的咖啡师,精准地拿起一杯现磨咖啡,而另一只机械臂则迅速“端”起打好的奶泡,熟练地进行拉花操作。制作完成后,它还会细心地盖上杯盖,进行激光打标,随后将咖啡放入无人车中。接着,语音提示响起,无人车便缓缓驶向电梯处,开启“送货”之旅。在工程师的调试下,10余台“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反复进行着以上动作。据了解,这些机械臂在完成调试并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之后,就会被发往各地的工厂产线,开启它们的“工作生涯”。
“产品推出没多久,我们就成功拿下了3年6000台的订单。今年春节过后,更是接连收到了来自玻利维亚、阿根廷、新加坡、西班牙、智利、德国等国家的订单。”骆敏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整个企业上下都处于异常忙碌的状态,大家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订单,努力满足市场的需求。
像焊接、拉花这类精细的动作,就算是人工也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熟练完成,那么机器人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的呢?原来,集萃智造团队自主研发了精度补偿算法。通过这项算法,机械臂在多次执行同一位置指令时,实际到达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不超过±0.02毫米,其精度相当于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团队强大的科研实力。
时间回溯到2016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遴选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骆敏舟凭借自身的实力和才华,加入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成为了首批“项目经理”。集萃智造也是“项目经理”制推出后落地南京的首个项目,它选址在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场地、设备、人才等方面,让企业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专注于发展。
骆敏舟担当“项目经理”将近9年的时间,他和团队日夜奋战,不断进行科研攻关,研发出了多款协作机器人、室内无人车、复合机器人等产品。在算法、工艺、技术集成能力、性能稳定性、成本控制等方面,集萃智造的机器人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忙碌于订单生产的同时,骆敏舟还带领团队全力投入到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的研制工作中,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产品从南京走向世界,让集萃智造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闪耀光芒。
本文介绍了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订单火爆的情况,包括焊接机械臂和“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的销售成果以及海外订单。同时阐述了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精度补偿算法提升机器人精度,还回顾了公司发展历程和团队研发成果。目前公司一手抓订单生产,一手开展科研,正全力研制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取得更好成绩。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