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质生产力崛起:传统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从传统到新兴:山东新质生产力的突围与担当

本文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举措与成果。涵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方面,还提及绿色发展和开放创新,展现了山东经济转型的积极态势。

日前,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再度着重强调,要以更强劲的力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现深度融合。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2024年山东凭借近10万亿元的庞大经济体量稳稳位居全国前三。5.7%的GDP增速背后,既体现出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所具备的强大韧性,更彰显了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所蕴含的蓬勃活力。山东正坚定不移地实施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的双轮驱动战略,积极书写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进阶之路。

山东新质生产力崛起:传统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从传统到新兴:山东新质生产力的突围与担当

传统产业是山东的重要“家底”,更是新质生产力得以生长的肥沃土壤。

2024年,山东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将目光聚焦于石化、钢铁、建材等14个传统领域,并明确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的目标。这一规划的背后,反映出山东对“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有着深刻的认知。

以济南重工为例,这家老牌国企通过自主研发盾构机技术,成功突破了焊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两大“卡脖子”难题,使得“济南造”盾构机得以走向全国地铁线,有力带动了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跃升。在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通过设备数控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永盛橡胶集团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30%,人工成本降低40%,全县橡胶产业正朝着千亿产值的目标迈进。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高达88.5%,位居全国首位。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以12.1%、10%的增速领跑,传统产业在“智改数转”的进程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果说传统产业升级是对存量的焕新,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山东布局未来的关键“先手棋”。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巩固根本,更要积极创新。山东具有前瞻性地布局了6G、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占比突破49%,关键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浪潮海若、瀚海星云等AI大模型也在加速迭代。2024年,山东公布了第三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济南生命健康、青岛芯屏等10个集群成功入选,覆盖了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这些“产业新军”正通过三大路径加速崛起。

核心技术突破,成为撬动产业变革的重要支点。在量子科技领域,济南建成了国家实验室基地,2025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量子 +”产业生态。在氢能赛道,潍柴动力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带动全省氢能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

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创新能够从实验室顺利走向生产线。日照港粮食基地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粮食接卸效率提升50%,仓储损耗率降至0.3%以下,成为“智慧港口”的标杆。聊城纺织业打造“晨星工厂”“黑灯车间”,冠县入选全省“数字三品”示范县,数字化车间使面料研发周期缩短60%。

因地制宜,激活区域协同创新。山东正通过集群发展放大效能,青岛王台老工业区成功转型为“芯屏产业新城”,京东方等项目带动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济南依托透明质酸产业优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值年均增长20%。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并非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一项涵盖“从0到1”突破与“从1到N”扩散的系统工程。

全省构建了“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设立了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4%,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8%。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024年为1.6万家企业发放研发补助14亿元,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率达95%。在济南,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覆盖16市,时延抖动控制在20微秒内,为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通过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每年引育300名顶尖人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汇聚了47名院士,有力推动了海洋药物、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成果转化。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形成了“人才带团队、团队强企业、企业兴产业”的良性循环。未来三年,山东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对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海阳核能供暖覆盖百万居民,“绿色生产力”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态势。2024年,全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17.8%,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煤电,单位GDP能耗下降4.2%,绿色产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

开放创新让山东从“跟跑者”成功转变为“领跑者”。2024年对外投资103.7亿美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量突破2000列;沿黄九省区共建科创联盟,联合攻关盐碱地治理、黄河生态保护等技术。

向新而行,其势已成。

从碳纤维地铁到量子通信干线,从核能供暖到人形机器人,山东正以科技创新之火,点燃产业变革的引擎。这条路,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的融合之路,是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突围之路,更是“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之路。

山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多维度举措与显著成果。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注重绿色发展和开放创新。这不仅响应了国家战略,也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了范例,展现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积极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916.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