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王女士成为云南首名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后的受益者。王女士患中耳炎40多年,病情复杂,省一院为其实施了高难度手术,术后头晕耳鸣减轻且费用大幅降低。同时介绍了人工耳蜗集采和医保政策使费用降低,强调了人工耳蜗植入对不同人群的意义及早干预的重要性。
在医院的病房里,一位医生正专注地为患者进行检查。而这样的检查,或许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3月7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内,患者王女士的儿子感慨万分。他说道:“之前以为这个病治不好,没想到不仅能治,还节省了大量费用……”原来,随着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落地执行,王女士成为了云南首名从中受益的患者。
王女士今年已经73岁,她患中耳炎的时间长达40多年。王女士的儿子回忆道:“我妈妈30多岁的时候,得了慢性中耳炎,引起耳膜穿孔,那时候当地医院告诉她这个病治不了,还让她不要进行体力劳动。后来,她的右耳完全听不到声音了,左耳还能听到一点。”今年春节过后,王女士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头晕得厉害,甚至失去了身体的平衡,无法正常站立。在这种情况下,她辗转来到了省一院就诊。
省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曹现宝详细介绍了王女士的病情。他指出,王女士的情况十分复杂,并非通过常规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就能解决问题。由于患者长期受到中耳炎炎症的刺激以及鼓膜穿孔的影响,外耳道皮肤黏膜向鼓室生长,脱落的物质堆积后形成了胆脂瘤。而胆脂瘤又进一步破坏了她的迷路骨质,从而导致她出现顽固性眩晕。如果胆脂瘤继续发展侵蚀,还有可能引起颅内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在经过多项术前评估和详细检查,并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3月6日,省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患者实施了“岩骨次全切除 同期人工耳蜗植入 腹部脂肪术腔填塞”这一高难度手术。曹现宝主任介绍说:“这种手术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只有部分医院能够开展。患者的耳蜗已经骨化,按照以往的治疗方式,需要分两次手术进行,第一次清除患者的病灶,第二次才能植入人工耳蜗。而我们这次通过一次手术,就把患者的胆脂瘤全部清除干净,然后成功植入人工耳蜗。术中测试神经反应监测数据良好,这意味着植入的位置非常到位。最后,我们再取患者腹部脂肪进行填塞,这样可以防止以后局部耳蜗继续感染或颅内感染。”
手术当天,王女士的头晕和耳鸣症状就明显减轻了。这一效果让她的儿子感到十分欣慰。更让他开心的是,手术费用大幅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一个月后,等王女士的炎症消退、耳蜗内环境稳定后,她就可以回到医院开机,进行康复训练,重新感受声音的美好。
曹现宝主任还介绍说:“以前人工耳蜗的费用很贵,价格差不多20万元一个,这让很多家庭难以承担。”不过,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2024年11月,人工耳蜗植入术被纳入医保,今年3月3日,人工耳蜗又被纳入国家带量集采,价格从20万元降至约5万元,降幅高达75%。系列政策落地执行后,患者植入人工耳蜗的手术费、住院费约为6万多元,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费部分约为几千元至2万多元不等。
人工耳蜗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之一。曹现宝主任提醒道:“人工耳蜗植入,对于儿童和中老年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孩子的语言在6岁以后就不发育了,因此越早干预,越有利于儿童对声音的辨识、理解和记忆。还有一部分是已经有语言能力,但因为疾病导致重度耳聋的中老年人,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到正常听觉的80%,能让他们重新进行交流沟通。当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如今,有了“医保报销 国家集采价”的双重保障,更多听障患者将有望重获新“声”。
本文通过讲述73岁的王女士成为云南人工耳蜗集采首名受益者的故事,展现了高难度手术成功为患者缓解症状,同时凸显了医保和集采政策使人工耳蜗费用大幅降低的成效。强调了人工耳蜗植入对不同人群的重要性以及早干预、早治疗的必要性,让更多听障患者看到了重获新“声”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