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2024年人民法院在反腐败工作中的成果,包括职务犯罪、行贿犯罪的审结情况,足球领域腐败案的处理,以及对群众身边腐败犯罪的严惩,强调了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重要性。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司法系统在2024年的辛勤耕耘与显著成效。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在这一年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达3万件,涉及3.3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2.3%。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司法机关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坚决打击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职务犯罪案件中,依法惩处了孙志刚等48名原中管干部,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法律红线,都将受到应有的制裁。而对李建平依法核准死刑,更是体现了司法机关对严重腐败行为的严厉打击,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同时,“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政策在2024年得到了切实落实。审结行贿犯罪案件2473件,涉及2873人,同比增长18.6%。行贿与受贿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行贿人通过不择手段“围猎”党员干部,不仅严重荼毒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是职务腐败的重要诱因。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一方面可以对行贿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压缩他们“围猎”党员干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除了职务犯罪和行贿犯罪,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的审理也备受关注。依法对杜兆才、陈戌源、李铁等进行定罪判刑,让这些曾经在足球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中,中国足球协会原主席陈戌源的忏悔令人印象深刻。他指出“中国足球腐败不是在一个方面,是全方位的”,还说“球迷可以包容中国足球的落后,但是不能原谅腐败”。足球领域的腐败不仅挥霍了无数球员的青春,也糟蹋了无数球迷的热情。对足球领域腐败的整治,就像剜除溃烂的脓疮,虽然让人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伤口,但更让人看到了刮骨疗毒的信心和决心,再次证明了反腐败没有“禁区”和“特区”,也不存在任何“盲区”。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还关注到了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严惩涉惠农资金、校园餐等领域的腐败行为。其中披露的一个典型案例令人痛心:某中学校长伙同他人侵吞学生伙食费、受贿共1200余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侵吞学生伙食费这种行为,伤害的不仅仅是公众的感情,更是透支了孩子的健康,其影响面大、破坏性更大。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严惩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贪巨蠹,也不能放过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
详实的数据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尽责的直观体现,也是维护公平正义、彰显司法为民的题中之义。这再次提醒我们,要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就必须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只有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才能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文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介绍了2024年司法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多方面成果,包括职务犯罪、行贿犯罪、足球领域腐败以及群众身边腐败的打击情况。强调了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必要性,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