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蚌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产业集群 蚌埠市长建议国家支持,推动智能传感产业跨越发展

本文聚焦蚌埠市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举措与成果。介绍了蚌埠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在两会期间市长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接受采访,阐述了当地在完善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提及智能传感产业的发展规划及相关建议。

两会聚焦:蚌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产业集群 蚌埠市长建议国家支持,推动智能传感产业跨越发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这一导向为各地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蚌埠市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重要契机,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懈努力,蚌埠市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的排名实现了显著跃升,现已跃升至第56位,并且连续3年保持进位的良好态势,充分展现出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和巨大潜力。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市长马军就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等关键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详细介绍了蚌埠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未来的规划。

首先,蚌埠市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在过去的一年里,蚌埠市新增了1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个长三角产教融合协同中心和全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也相继落户蚌埠。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蚌埠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科技成果供给方面,蚌埠市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世代TFT - 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聚L - 乳酸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11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在全省排名第5位。此外,蚌埠市还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36项。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在蚌埠成功下线,彰显了蚌埠市在高端玻璃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蚌埠市加快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步伐。安徽首片汽车玻璃在蚌埠成功下线,填补了安徽本土汽车玻璃生产的空白。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了国内首次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商业航天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成为推动蚌埠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军市长表示:“今年,围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这一核心目标,我重点带来了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的建议。”智能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中高端智能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风险。

蚌埠市依托兵器工业集团214所等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的中国传感谷。其核心项目“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是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建成投产,二期项目也将同步实施。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3万片/月8英寸MEMS晶圆制造能力,这对于加快MEMS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蚌埠市正充分依托即将投产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的生产能力,集中全市之力,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千亿级智能传感产业集群。

为此,马军市长建议国家层面在资金、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集成支持力度,支持中国传感谷等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加快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智能传感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和应用场景水平。

蚌埠市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通过完善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成果供给、推动成果产业化应用等举措,蚌埠市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在智能传感产业方面,规划明确且具有前瞻性。市长提出的相关建议,有望在国家支持下,推动蚌埠市智能传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108.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