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阿嬷自律vlog爆火,女性自律陷阱浮出水面!

本文聚焦短视频上热门的90岁“梅英阿嬷”自律vlog,对比年轻人的“摆烂”生活,深入剖析阿嬷自律背后可能存在的女性自律陷阱,揭示“被消费的自律”本质,并鼓励女性实现自我解放。

在当下的短视频领域,新鲜事层出不穷。近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二旬老人每天半死不活地刷‘梅英阿嬷’的视频,看90岁自律女生高能量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相较于YouTube上曾流行的白女、韩女自律日常,福建莆田90岁的“梅英阿嬷”在时间管理方面展现出了更为纯熟的技巧。伴随着Billie Eilish的《Bad Guy》,梅英阿嬷从早上7点一直忙碌到凌晨1点。她的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不仅要为一大家子人准备一日三餐,还要去卖废品、取快递、做园艺,甚至在“夜生活”时间还得为明天的早饭做准备。

老年自律潮流在短视频上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但像梅英阿嬷这样工作强度极大且时间管理精确的自律vlog,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或许也是她快速涨粉的关键原因。目前,“梅英阿嬷”账号运营仅一个多月,抖音和小红书的粉丝合计就已超过百万,还带动了话题#90岁爷爷奶奶的日常#的播放量达到了6.6亿次。

90岁阿嬷自律vlog爆火,女性自律陷阱浮出水面!

“早7晚11”并非梅英阿嬷的极限。有时候,凌晨转钟了她还在厨房忙碌,或是对着货架思考明天的早饭,或是在灶前煮糖水蛋。而第二天早上七点,她又会准时开始新一天的家务循环。

“自律”一直是短视频的热门赛道,以往也有各式各样的互联网精致自律vlog,但看多了会让人觉得有浓浓的预制味儿。那些博主们大多早上三、四点起床,进行瑜伽冥想、中式养生、刷脂健身等活动,整个视频充斥着新奇的消费品,一个场景会设置三、五个机位。忙完morning routine,接着就是evening routine,视频的bgm也都是雷同的配乐,让人不禁怀疑是哪家MCN研究透了白女、韩女日常自律vlog后批量孵化的账号。

90岁阿嬷自律vlog爆火,女性自律陷阱浮出水面!

与高能量的老年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能量的年轻人。这边90岁的爷爷奶奶们高能量运转,那边90后、00后却自嘲为“二旬、三旬老人”。低能量的年轻人一觉能睡到12点,躺着刷手机清醒一下顺便点个外卖,挣扎着起床洗漱后去拿外卖,吃完又往沙发上一瘫,陷入半睡半醒的状态。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才起来溜达一圈,见见朋友吃个饭,主打一个“生命在于静止”。即便这样的生活,评论区的年轻人还调侃说这已经很“自律”了,比如“醒了就点外卖”“还会换衣服出门”。这类视频的标题往往是“30岁不上班不结婚不谈恋爱的日常”“99年独居无业游民的一天”。如果说梅英阿嬷和其他类似的老人们呈现的是一种“极限自律”的生活状态,那么这批年轻人就是在“极限摆烂”,他们用低能耗生存来对抗社会焦虑,无视社会时钟。相较于年轻人普遍的内卷现象,“极限摆烂”也算是另一种差异化的生存状态。

然而,“90岁奶奶比年轻人还拼”的真相或许并不那么美好,也并不新鲜。如果这些不是摆拍,那么更有可能是家务太多无人分担,看似高能量的老年自律生活,实则是传统母职工作的终极形态。90岁高龄的梅英阿嬷被亲情剥削了一辈子,规训彻底被内化,变成了vlog里看似无痛的routine,才呈现为一种日常。从梅英阿嬷视频呈现的家庭人员构成来看,她有孙子孙女、还有曾孙曾孙女,算是四世同堂。要给这样一大家子人准备一日三到四餐,不自律也得逼成自律。从账号内容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家庭成员帮助过梅英阿嬷做家务,而且这些晚辈也不太好伺候。孙子晚上不吃糖水蛋睡不着觉,一家人吃面条,梅英阿嬷得准备三种不同的面,一拨人吃普通挂面,曾孙女吃黄色的碱水面,曾孙子要吃绿色的蔬菜面。小孩难搞也就算了,按梅英阿嬷90岁,出镜的曾孙女五六岁计算,孙子怎么也有快30岁了,凌晨让奶奶给自己煮糖水蛋助眠,真的没有考虑过奶奶的睡眠和健康吗?

90岁阿嬷自律vlog爆火,女性自律陷阱浮出水面!

像梅英阿嬷这样的老年女性博主的“自律”,往往是服务型的。凌晨五点就去做饭、买菜、做家务、带孙子、打扫卫生,活动场域大多数时候都是厨房、门前屋后。至于她是不是发自内心喜欢做这些事,也没人问过。就像在这些自律vlog里,梅英阿嬷总是留下一个忙碌的背影,镜头很少关注过她的表情,也很少让她开口说话表达自我。

波伏瓦曾在《第二性》中说,没什么任务比家庭主妇的劳动更像西西弗的酷刑,日复一日,必须洗盘子,给家具掸灰,缝补衣物,这些东西第二天又会重新弄脏,满是灰尘和裂缝。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变得衰老,她什么都不做,仅仅是延续现状,她没感到获得积极的善,而是无休止地与恶作斗争,而且这是一种每天重新开始的斗争。从波伏娃的视角出发,就很难将梅英阿嬷的日常理解为“自律”。毕竟真正的自律应该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目的是让自己身体和情绪更健康舒适,而被规训驱使、被亲情剥削,无止境地每天开启家务循环,还要被“高能量自律女生”的人设裹挟,只能算是一种残酷的女性陷阱。这就如同老板让员工接受997、007,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一样,本质都是稀释个人劳动价值的利他主义陷阱。

然而和职场加班陷阱不同,自律陷阱往往是面向女性而设置的,对男性免疫。不同年龄段、不同国别,女性用户生产的自律vlog远比男性多。在抖音上,#自律女孩#话题有9.1亿次播放,而#自律男孩#只有3700万次播放。

90岁阿嬷自律vlog爆火,女性自律陷阱浮出水面!

不论在YouTube还是在B站、抖音、小红书,自律已经成为当代女性通用的社交货币,也是起号和涨粉的利器。3岁自律女孩“喜欢叠被子”,90岁阿嬷忙到凌晨,在这些日常记录视频中,女性们一边在自律焦虑中自我规训,一边在视频中传播自律陷阱,一生爱自律的女人,仿佛停不下来。

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众模仿梅英阿嬷的“阿嬷”中,不乏早起自己品茶、遛狗,上午找老姐妹跳广场舞,买菜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买上一束腊梅的老年人。家务虽然要做,但自己的生活也要过。

说到底,不是“自律”有问题,而是“被消费的自律”有问题。利他的自律是一种陷阱,梅英阿嬷的生活也不值得提倡。所有被“高能量自律”标签吸引的人,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份自律,真正属于我吗?咱们三十岁的女性,虽然看似低能量,但没准也因为低能量逃过了“莆田一劫”,焉能说这不是因祸得福呢?自律不能给你自由,自我解放才可以。

本文通过对比90岁“梅英阿嬷”的高能量自律生活和年轻人的“摆烂”状态,深入分析了阿嬷自律背后可能存在的女性自律陷阱,指出“被消费的自律”是一种利他主义陷阱,呼吁人们思考自律是否真正属于自己,鼓励女性实现自我解放,摆脱不合理的自律束缚。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873.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11:14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