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傅小云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分享的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援助故事展开,介绍了通过多样化培训机制培养当地医疗人才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0日有相关消息传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言论。他着重强调:“县级医院的医疗人才培养工作,是重中之重。”随后,他娓娓道来一段自己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援助的故事。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期间,傅小云和其他专家们可不是简单地走走过场。他们精心构建了多样化的培训机制,既有专家授课这种系统的知识传授,又有临床手把手教学实践这种极具实操性的指导。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为当地县医院打造一支永远都不会离开的专业工作队伍。
傅小云对一位姓李的医生印象深刻。这位李医生非常用心,每次傅小云查房时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地记录在本子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年过去了,那本子已经变得厚厚的。李医生感慨地说,这是一本永远不能完成的笔记,因为医者心怀仁爱,医术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不断地勤学苦练,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
两年的帮扶时光很快就结束了,而帮扶所带来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职工满意度从帮扶前的72.6%大幅上升到了88.4%。傅小云满怀欣慰地表示:“我不仅为这段帮扶经历感到欣慰,更为在整个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的医疗帮扶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单而骄傲。”
本文通过傅小云委员分享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帮扶故事,展现了多样化培训机制在县级医院医疗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帮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凸显了医疗帮扶对于提升县级医院职工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