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为世界树立榜样——访联合国官员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内容,海达尔在专访中阐述了中国近年来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诸多进步,包括法律框架的完善、开创性政策的出台等,这些进步对中国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也为地区和世界树立了榜样,同时还提到了中国在接受公约履约审议时的相关立法举措,以及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关联等内容,最后指出世界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参与的特殊意义。

新华社日内瓦3月8日电,记者石松对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进行了专访。海达尔表示,中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成绩斐然,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法律框架上,中国不断进行完善;在政策决策方面,也出台了许多开创性的内容。

海达尔当时正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他提到,近年来中国在健全法律体系、教育普及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都有着显著的进步。中国以完善的法律框架为基础,不断深入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众多工作稳步前行,发展趋势积极,“中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在谈到中国接受《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履约审议时,海达尔特别指出中方介绍的一些重要立法举措。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细致地规定了妇女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等各方面权益;民法典增设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条款,进一步完善对妇女权利的保护机制;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中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反家庭暴力法是保护妇女免受家庭暴力侵害的里程碑式立法。这些举措令人印象深刻,在委员会中也赢得了广泛积极的评价。

海达尔认为,中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有着坚定的政治承诺,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提高女性和女童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与30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息息相关。自1981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生效以来,全球妇女权利事业取得多项里程碑式进展,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诞生便是其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今年2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举行人权主流化问题年度高级别主题会议,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海达尔表示,这次主题会议意义深远,《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的12个优先关切领域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即便现在重新阅读这份文件,依然能感受到其前瞻性与指导价值。

海达尔还指出,当今世界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全球冲突加剧带来的战争和流离失所问题、科技进步领域性别视角的缺失以及气候变化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等。这些挑战不仅影响妇女权利的进一步提升,也关系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最后,海达尔强调“在全球推动性别平等的进程中,中国的参与有着特殊意义”,并且期待中国在这项推动全人类迈向更美好未来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在接受专访时肯定了中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成就,包括完善法律框架、出台开创性政策等。中国在接受公约履约审议时的立法举措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性别平等发展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有关,《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至今仍有意义。同时世界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挑战,中国的参与具有特殊意义并被期待发挥更大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476.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