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消费在政府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经济意义,政府工作聚焦消费:2025年经济发展的内需导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工作之首展开。通过引用数据,如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等,分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阐述中国经济从外需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的趋势,还探讨了将“消费”写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意义,以及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具体做法等内容。

2025年:消费在政府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经济意义,政府工作聚焦消费:2025年经济发展的内需导向

2025年:消费在政府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经济意义,政府工作聚焦消费:2025年经济发展的内需导向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一安排无疑凸显了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扮演的主动力与稳定锚的重要角色。整个报告当中,“消费”这一词汇足足出现了32次。这延续了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再次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提振消费乃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消费贡献率呢?

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消费呢?我们不妨结合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来做一番分析。

《统计公报》表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49084亿元,相较于上年增长了5.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这其中,“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另外一个数字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

关于如何看待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去年两会的时候,笔者就曾经做过一个分析:“表面上看,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2.5%的高度,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80%贡献率的指标线,似乎看起来已经不需要再促进消费了。然而实际上,82.5%的高贡献率是因为2023年出口下拉0.6,贡献 - 11.4%所造成的。一旦出口贡献回正,消费贡献率距离一般发达国家80%的贡献率指标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扩大内需的工作还得继续进行。”

显然,今年发布的数据证实了笔者去年的观点。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仅只有44.5%,这个数值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8.6%、2018年的64%,与80%的指标更是相差甚远。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去年成绩的同时,也提出要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尤其提到“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够活跃”。

从外需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

实际上,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2025年九大任务之首,这就已经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消费放在首位,一方面表明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坚定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也明确地传递出中国经济正在加速从外需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的信号。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一头连接着经济发展,另一头连接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将扩大内需放在首位,以内需为基点,以消费为抓手,引导投资、提高效益,这是增强经济发展自主性和稳定性的时代要求。

为何把“消费”写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与去年相比,除了把扩大内需从第三位直接提升到第一项重要任务之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把“消费”直接写进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中。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采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双保险模式,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保驾护航,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视程度。同时这也表明,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的“慢变量”,并非简单地搞一些促销活动就能够立刻见到成效的。要想从根本上提振消费,不能仅仅依靠简单、一时的、仅仅局限于销售层面的促销刺激,而是需要更多有效的政策工具,从根源上去培植、辅佐、助力其发展。

全方位扩大内需应该怎么做

全方位扩大内需,就需要在“全”字上下足功夫。所谓“全方位”,意味着消费需求的最终呈现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那种简单的实物商品消费需求,还要着眼于提供更为广义多元的服务消费需求;意味着要从提高消费意愿、增强消费能力的源头上,通过多渠道来支持劳动者收入稳定增长,持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从而让老百姓能够消费、愿意消费;意味着要从供应端优化消费供给,推出新产品、创造新服务,进而繁荣内需市场;意味着要从加强相关产业的投资支持入手,挖掘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需求潜力,将提振消费与提高投资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在源头上为扩大内需保驾护航;还意味着要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让老百姓能够放心消费、安心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这一方面连着提振消费,另一方面支撑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与投资的有效结合,既是弥补消费短板,更要结合新质生产力努力锻造特色长板。

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属于未来产业,但是“人工智能+消费”也能够成为现实场景。在新技术从“1 - N”的发展进程中,尤其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这样才能让技术不断试错改进、加速落地。当前,抓住那些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消费”打造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这是连接内需增长与消费升级的重要纽带,不仅能够通过技术赋能来重构消费体验,更能够通过技术渗透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将技术突破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催化剂,让内需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2025年政府工作将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置于首位,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消费贡献率,验证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中国经济正在从外需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国家将“消费”纳入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现重视程度。全方位扩大内需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同时消费与投资的有效结合、“人工智能+消费”等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445.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