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重视中医药与数智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对中医药数智化发展的看法。他指出当前数智技术融入中医药各环节取得进展,但也存在中医药数据平台需完善、数智技术应用待深化、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三方面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数智技术与中医药服务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中医药数智化人才队伍三点建议。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与数智技术的融合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像《“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等。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的中医药数智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表示,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像舌象仪、脉象仪等数字化辅助诊断设备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智能中药房、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也不断地出现,中医药信息化质量追溯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些成果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吴相君强调:“推进中医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这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促进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医药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吴相君指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中医药数据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数据涵盖种植、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机构在数据格式、采集规范、术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如何推进中医药多源数据的融合、如何制定标准规范以及如何构建中医药数据平台,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医药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其二,数智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医疗服务方面,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智能诊疗设备配备率较低,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纸质病历,这就导致数据采集困难,诊疗效率也不高。在产业化方面,数智技术与中药研发流程还没有深度适配,从组方优化到临床试验的全链条数智化平台建设相对薄弱;数智技术对中药材育种、种植、养殖的赋能还没有普及,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还有待拓展。其三,中医药数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医药数智化的不断推进,对于那种既精通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又能熟练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智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等院校的中医药数智化教育、企事业单位在职数智化技能培训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基于上述的这些问题,吴相君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中医药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流通、使用的标准和规范,对中医药全产业链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并完善国家级和区域中医药数据平台,从而有效提升中医药数据治理能力。实行中医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防护,为中医药大数据分析和数智技术应用奠定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其次,要进一步推动数智技术与中医药服务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古籍文献、古代经典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剂的挖掘和整合,为中医药数智化提供支撑。加快建设智能化中药房、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加快推进数智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高研发效率。借助数智技术推动中药材种植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与应用,实现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标准化控制。加大力度推进基层中医药数智化进程,提高数智化设备配备率。最后,要进一步培育壮大中医药数智化人才队伍。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类专业,建立中医药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在职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数智化技术培训。制定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企业引进数智化人才,为中医药数智化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总结了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医药数智化取得的进展,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指出的中医药数智化发展中数据平台、技术应用、人才队伍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包括加强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技术与服务融合、培育人才队伍等三点建议。这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医药数智化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