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展开,以《兴安岭诡事》等AI短剧的出现为切入点,讲述AI短剧引发的热议,如观众开始为其付费等现象,同时探讨AI短剧带来的变革,以及它面临的如无法完全取代艺术创作等问题,通过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王鑫的解析来深入剖析AI短剧的现状。
春节过后,一部名叫《兴安岭诡事》的AI短剧闪亮登场。“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演员片酬过高,或者演员拍完戏后出现负面新闻‘塌房’了。”“三个月拍出一部大剧不再是梦想……”这部短剧一经问世,就凭借其出色的技术水平和独特的剧情迅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当这部剧开启付费模式之后,人们更是大为惊叹:“当我们还在争论AI能不能拍电影的时候,第一部AI短剧已经开始盈利了。”这部AI短剧《兴安岭诡事》融合了东北的民俗和传说,讲述猎人彪子奉命带着儿子和外国专家深入兴安岭深处寻找关东军遗留的战略物资“铀”的故事。整个剧集完全由AI生成,没有实地拍摄的画面,却在剧中把东北森林的那种空旷、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像“熊瞎子大战冰原狼”这样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也呈现了出来。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都觉得,和之前的AI短剧相比,这部剧在光线处理、口型匹配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让观众能更流畅地观看剧情。这部短剧在抖音原生端账号上一共有11集,前5集免费,后6集需要付费9.9元才能观看全集。据统计,这部短剧上线不到一周,全网播放量就突破了3500万,在抖音原生端的收益超过30万,账号涨粉超过8万。近两个月来,多个平台纷纷推出多部AI短剧。春节期间,抖音九五二七剧场推出了首部AI动画短剧《无名特工队》;二月初,快手星芒短剧发布了全球首部单元系列AI剧集《新世界加载中》先导片;2月14日,红果短剧App上线了《玄幻:从拉二胡开始》。不少观众甚至愿意付费追剧,这让人不禁感慨:“AI剧真的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AI短剧的出现带来了诸多变革,现在的AI剧,人物都由虚拟角色代替,不需要真人演员参与;传统的拍摄人员也被AI工具虚拟拍摄所取代。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王鑫表示,AI短剧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机协作”,也就是在人工智能系统里人类和机器互动的过程,这种方式确实提高了影视剧制作的效率,但是人类依旧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AI短剧火热发展的背后,一些关键问题也值得探讨。王鑫指出:“比如在一些AI作品里,人物的相貌、服饰可能会出现前后细微的差别,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和人类的常识都是人工智能所不了解的,这是缺乏训练数据的表现。所以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无法一键得到完全符合现实世界规律和逻辑、让人满意的作品。”除了技术上需要突破的关卡,故事创作本身更是AI影视作品面临的一大难题。王鑫认为:“AI是通过大量网络上已有的训练数据来创作的,过度依赖AI创作很容易得到俗套的剧情。影视创作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创作没有固定的模式,这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灵感爆发的创新,仍然需要人类的思维。”王鑫还表示:“虽然目前在影视制作方面出现了生成视频的大模型赋能,包括Deepseek也能做编剧、写剧本,它们可以替代人类的一部分工作,但现阶段还不能取代人类。”他觉得应该坚持“人类设定世界观,AI填充血肉”的新型创作范式,这样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内容创新,而不是沦为流量流水线上的同质化工具。
AI短剧的出现是影视界的新现象,《兴安岭诡事》等AI短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播放量和收益情况可观。AI短剧在制作上有变革之处,但也面临诸多问题,技术上存在不足,如人物外貌服饰可能有差别等,在故事创作上难以脱离俗套,因为过度依赖数据。不过现阶段人类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应秉持“人类设定世界观,AI填充血肉”的创作范式,以实现技术服务于内容创新的目的。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