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九鼎养老公寓: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枣阳九鼎养老公寓:开启老人自主享老新模式

枣阳市九鼎养老公寓里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探究是什么让平均年龄80岁的老人乐不思“家”。介绍了公寓创始人胡波创业的初衷,是源于火车上看到老人孤独的一幕。创业初期的设备选择经历了从昂贵到匹配实际需求的转变过程,以及公寓如何从单纯的“养老”转变为让老人自主“享老”的模式,展现了养老机构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对老人精神需求的重视。

在湖北枣阳市,有一家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九鼎养老公寓。2月12日元宵节这天,这里发生着温馨的一幕幕。80岁的杜立梅从儿子家回来,握住老姐妹的手,诉说着思念。89岁的张代举坐上孙子的车去公寓时,还不忘叮嘱吃完晚饭就送自己回来,因为他是公寓里的班长,有很多事要做。82岁的刘群英跟儿子没聊几句就挂断电话,只因她是公寓的文艺委员,要带领大家合唱。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一段故事。九鼎养老公寓的创始人胡波,42岁,身形板正,清爽干练。他的创业想法源于2019年在去武汉的火车上看到的一幕。当时,一位70多岁的枣阳籍老人,左手端着泡面,右手颤颤巍巍接开水。胡波帮忙后与老人聊天得知,老人老伴去世,儿子在武汉成家立业,虽然有钱有退休金,但眼神里透着孤独。这一眼深深触动了胡波,他由此萌生了开办养老机构的想法。然而,他的创业想法最先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父母觉得他快40岁了还瞎折腾,并且质疑他是否懂得照顾老人。但胡波耐心说服父母,还考取了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统学习老年护理、康复技能、医养结合、情感关怀等专业知识。2021年,即将毕业的他和一位好友几乎掏空积蓄创办了九鼎养老公寓。创办初期,胡波想把养老公寓打造得充满科技感、高端且豪华,配备智能床垫、健康手环、远程会诊等设备,相应地收费标准也高。但来了解情况的老人或家属不少,签约入住的却寥寥无几。有些老人不会使用这些智能设备,有些则是负担不起费用。那时,养老公寓只有10多名老人,每月亏损数万元。经历了现实的打击,胡波明白不能只选昂贵的设备,而要选择与实际情况匹配的。于是,他进行了改造。不再使用智能管理系统,而是给每个床位安装呼叫器直通护工值班室;放弃远程医疗视频会诊系统,与附近医疗机构签约,让医生定期巡诊;在院内开辟小花园,方便老人散步、劳作,加宽门框方便轮椅进出,在床头柜贴用药便签,给被套走针线防止被芯“乱跑”。经过调整,现在已有45位老人入住,平均收费标准降至1700元/月,月收入7万余元。支出方面,每月护工、厨师人力成本和食材、水电运营成本稳定在5万元左右,还有一些其他费用支出。现在每月略有盈余,盈余投入到服务优化中,服务好了,口碑好了,前来咨询的人也增多了。在九鼎养老公寓,老人们不仅是被照顾的对象,更是参与管理的一份子。这里结合老人身体情况安排他们担任班长、委员、干事等职务,参与日常事务管理。党龄70年的张代举作为“班长”,会组织大家看电视、做操、检查食堂食材;96岁的仇可林是“劳动委员”,老姐妹们钉扣子、缝拉链都找她;刘群英这个“文艺委员”,总是有新的文艺点子。胡波称他们为“老宝贝”。在这里,自理能力不错的老人,家人有时间就可以接回家。今年春节,30%的老人被接回家,部分失能老人和护工在公寓过春节。枣阳市民政局局长王怀志表示,养老机构不仅是物理场所,更是情感再生产的空间。枣阳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县城养老需求逐渐扩大,全市建有61所养老机构,床位6000余张。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也指出,县域养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养老水平,实现从单纯“养老”到互助自主“享老”的转变。

本文总结了枣阳市九鼎养老公寓的发展历程,包括创始人胡波的创业初衷、初期的困境与调整,以及公寓独特的从养老到享老的运营模式。还提及了当地的养老需求现状和养老发展方向,体现出养老机构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重视老人精神需求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633.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07:33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