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展开,介绍宇树科技、武汉科研团队、深圳企业等的人形机器人成果,包括它们的性能、功能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情况。
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从春晚舞台上欢快地扭秧歌,到在街头悠然漫步,再到在工厂里熟练地“打螺丝”,人形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这一变化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概念。宇树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图源:央视新闻)宇树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型号为Unitree H1,它有着特定的尺寸,关键尺寸为(1520 + 285)/570/220mm,大腿和小腿长度均为400mm且有两条,手臂总长度为338mm×2。在关节单元极限扭矩方面,膝关节约360N・m、髋关节约220N・m、踝关节约45N・m、手臂关节约75N・m。它的行走速度大于1.5m/s,潜在运动能力>5m/s,并且内置15Ah电池,最大电压67.2V。宇树的另一款人形机器人G1也备受瞩目。自2024年5月诞生以来,这款机器人一直在升级并且不断展示新技能,每次都能吸引全球社交媒体的目光。它会做饭煎蛋,能够徒手砸核桃,还可以一掌劈开瓶装可乐瓶,其举手投足就像人类一样。就在不久前,G1公布了最新版本,行走和跑步的步态有明显升级,在大街、铁轨、石块地面上都能顺畅通行,在斜坡上还能保持平衡进行侧跑,因此被网友称赞为“地表最强机器人”。2月5日,在湖北省举办的“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展示会”上,“劳动者”“荆楚”“神农”“天问”“楚宝”等10款由湖北顶尖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其中“楚宝三兄弟”的表现十分亮眼,它们能够踩着“风火轮”越过障碍物。
机器人正在倒水(图源:浦东观察)在上海市智元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的厨房场景里,有这样有趣的一幕。一名数据采集员手持操作手柄指挥机器人,机器人用一只手在调料架上拿起鸡精调料瓶,另一只手轻轻打开盖子,小心翼翼地捏起瓶内的小勺,将鸡精撒入锅中,然后再把调料勺放回瓶中,盖上盖子,将调料瓶放回调料架,这样就完成了一条接近真实使用场景下的数据采集。在4000平方米的智元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搭建了家居、餐厅、工业、商超、办公五大类场景,包含超过两百个细分场景的任务。数百名数据采集员头戴VR眼镜、手持操作手柄指挥机器人进行各种动作。例如家居场景是按照真实住宅布局的,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空间,机器人可以在这里整理物品、收拾碗筷、打扫房间等;在奶茶店场景下,可以采集机器人制作奶茶、送餐、收拾桌子等过程。这个数据采集中心每天能够产出数万条机器人真机数据和仿真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训练大模型,使人形机器人能够学习并掌握这些技能。智元机器人的通用具身机器人已经实现量产,在其工厂里,一排排机器人正在组装、下线,目前年产能达到数千台。智元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表示,人形机器人走向家用市场大约需要5年时间,价格可能在5万元左右。2月3日,在 - 20℃的亚冬会火炬传递现场,总部位于深圳龙华的企业乐聚生产的“夸父”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它与火炬手进行挥手、击掌互动,为亚冬会加油助威。
机器人正在熨衣服(图源:浦东观察)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已经逐渐在多个场景得到应用,比如在展厅担任讲解员、在工厂担任车辆质检员、使用空气炸锅炸薯条、制作沙拉汉堡、冲泡咖啡、叠衣服等。这为人形机器人日后走入日常生活奠定了基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杜兰表示,积极的政策支持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必然会迎来大发展。人形机器人是未来5到10年科技硬件产品最大的机会之一,不过相关产品的真正落地,还需要寻找市场化的突破口,实现应用和研发的循环。
本文总结了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成果,包括不同企业和科研团队的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功能、应用场景等,同时也提到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虽然前景广阔,但仍需寻找市场化突破口。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