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于本宏提出的关于课间活动的一系列建议。包括建立国家课间活动标准,把15分钟课间纳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还提及了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课间活动的积极意义、目前课间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多方面建议等内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于3月7日传来消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李华锡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于本宏提出了一项极具建设性的建议。他主张建立国家课间活动标准,将15分钟课间纳入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之中,并且配套制定《中小学课间活动实施指南》,同时设立中央财政“活力课间”专项基金。
于本宏在小组讨论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 摄)。从他的表述中可知,像北京、大连等地所试点的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的改革实践已经有了积极的成果。这种调整课间时长的做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每日的活动量,而且并没有对教学进度产生不良影响。这一举措非常符合“双减”政策中“保障休息权利、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要求,所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
有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课间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视力疲劳,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增强体质健康。然而,当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存在挤占课间的现象,近半数的学生每天在室外活动的时间不足1个小时,“课间圈养”已经成为了普遍存在的困境。
于本宏还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建议。他建议创新督导评价机制,把课间活动的质量纳入到“双减”督导评估体系当中,建立全国课间活动大数据平台,设置“课间自由活动指数”这样的监测指标。在健全法律保障方面,他提出修订《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课间活动权利条款,建立校园安全事故第三方认定机制。
另外,他建议科学规划实施,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学校情况精准施策。例如采用时空资源重组策略、进行课程化活动设计、建立“运动技能银行”等。从教师发展、家校共育、设施升级等多个层面,协同构建治理体系,从而破解安全困局。
于本宏强调:“课间要真正回归它的意义,就要让学生成为课间生活的主人。15分钟课间改革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创新切口,需要构建‘标准引领 - 科学设计 - 协同保障’的新型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于本宏对课间活动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建立标准、纳入条例、配套指南和基金,基于部分地区课间改革成果阐述推广价值,指出当前课间存在的问题,如挤占课间、学生室外活动不足等,还从督导评价、法律保障、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解决建议,旨在构建新型治理体系让课间回归本义,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