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讨在AI广泛应用的当下,AI生成的视频真假难辨的现象。阐述了AI视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如在满足人们情感需求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AI换脸换声乱象、对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误导等,最后呼吁人们要提高媒介素养来辨别虚假内容。
在当今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接触到多种AI产品,我们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处境。AI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与此同时,AI生成文字时产生的幻觉现象,着实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而且,AI制造的假视频正以一种很难被察觉的方式在悄悄传播开来。正在召开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代表提出提案,要整治AI换脸换声方面的乱象问题。那么,在社交媒体上,到底哪些内容是AI生成视频的重灾区呢?首先,AI正在批量制造“假视频”。在互联网的图文时代,真假之间的界限相对来说是比较清晰明确的。很多著名的PS图片下面,都会有类似“一眼假,PS的吧”这样表示质疑的声音。那个时候,视频本身就自带一种天然的可信度,“视频不能P所以是真的”甚至成了一句暴露年龄的网络调侃话语。然而到了现在,在AI生成视频的留言板里,已经很少能看到那种立场非常犀利的质疑声音了,这是因为AI视频变得越来越真假难辨了。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上出现了一类全新的内容,例如赛博“AI大孙子”,1岁就会讲话、2岁抱着鱼喊奶奶,老人拿着手机看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还有AI萌宠视频,像猫咪、宠物狗对着镜头跳舞等,这让年轻人走进了新的AI视频的“茧房”。有些视频看起来就很假,比如奥特曼给孩子庆生的祝福视频;但有些却非常逼真,像在各大微信群广泛流传的哈尔滨二次元冰雕视频。另外,地球最美景色的旅行博主内容、萌宠成精的宠物赛道等也是AI视频的高发区域。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任何视频,都会在心里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是AI做的吗?”其次,存在被AI换脸、被AI偷猫的现象。最近,有多位代表提案整治AI换脸换声乱象。实际上,除了明星、公众人物之外,普通人甚至宠物的肖像都正在成为AI换脸的对象。随着AI视频的泛滥,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照片正在被AI换脸。小红书用户@妙龄老头子就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9月我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平台其他用户AI换脸盗用,但是就算知道这件事,想要举证也非常困难,投诉手续繁琐得很,直接和客服投诉都没有回应。就算我按照要求提交了原图,也没办法让侵权者的笔记下架,想要维权和索赔难上加难。”还有一位宠物博主@汉堡大人在网上发布了自家的猫被AI换脸的过程。在这个赛博时代,批量生成的AI视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情感代餐。对于年轻人看起来有一股AI味儿的视频,对老年人却格外有效果,例如“AI乖孙”正在通过伪造孙子的视频来“攻陷”老人。有数据显示,春节后的一周“AI孙子”的微信搜索量出现了现象级的暴增。这些AI生成的赛博大孙子,五官几乎白得反光,动态背景糊成一团,再加上罐头笑声和AI配音的祝福语等。除了“叫奶奶”流派,还有“懂事小孩”流派,小朋友光脚一秒就能做出四菜一汤,端着饭菜表示要亲自送到家门口的视频,爷爷奶奶们戴着老花镜在评论区留言说小宝宝真可爱、心疼小宝等。对于年轻用户来说,“AI萌宠”视频则成了一种新的电子榨菜,云养宠博主中出现“电子哈基米”,AI技术使萌宠动物批量成精。这两种类型的视频有共同点,两种视频内容都指向同一种需求:“情绪价值”。角色是孙子孙女或者小动物,自带可爱加成,视频太过符合逻辑,还会说宽慰人的话。如果说AI视频内容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过于符合常理”。2025年《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日均手机使用时长达到4.2小时,较五年前增长300%。这背后反映出银发族的孤独感,而这些AI视频瞄准的就是老人总是希望孩子回家,喜欢那种带孙子的情感需求,并且“AI孙子”的视频还被用来转发给孩子催婚,年轻人面对家长用AI视频催婚,有了新的对策:“再催我就用AI视频回击。”年轻人这边,生活节奏很快,大多数人都被困在有钱、有时间、有陪伴的不可能三角里,而AI生成的打工人形象的猫猫狗狗,自然就成了填补碎片时间的新型“电子榨菜”。究其原因,AI换脸换声离不开AI技术发展的平民化。制作这种内容,AI生成镜头脚本,用AI脚本生成AI视频几乎成为门槛最低的一种视频制作,甚至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起号”新赛道。尽管现在平台会加上特别提示“疑似包含AI创作信息”,但很多长辈依旧很难理解什么是AI视频,越看越会被推荐,从而踏入一种新的茧房。最后,当眼见不再为实。几年前,AI文生图曾因为画不好手指而被人诟病。如今技术飞速迭代,已经让AI视频无限接近以假乱真的程度。人类和AI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的围棋对弈,一方面希望AI产出更接近真实的视频,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些内容真实可靠、经得住推敲。在技术迭代的同时,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在于学会辨别虚假内容。尽管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对于视频内容,像“动态微表情”“多音字读法”“语气处理”等方面的分辨经验,但新时代更需要人们成为具备媒介素养的人,遇到任何信息,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并去验证。有很多人问:“会不会有一天,网络上充满了混杂的消息,想要搜索东西要先筛选编造的东西。”这可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本文指出AI视频真假难辨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带来了诸多危害,如侵权、误导大众等。同时也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满足的需求,最后强调人们要提高媒介素养来应对这种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