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建言:设立AI失业保险应对就业转型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议设立AI失业保险。同时阐述了构建全链条监测机制、试点失业保障专项保险等多方面内容,也提到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该提案的看法,包括对失业保险产品设计的观点以及对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建议等。

刘庆峰建言:设立AI失业保险应对就业转型

近期,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了一个与当下AI发展息息相关的观点。他表示,AI技术的迅猛发展会替代一部分工作岗位,不过与此同时,也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岗位和就业机会。鉴于这种情况,他建议设立AI失业保险,为那些因为AI技术发展而不得不面临就业转型的劳动者提供一份保障。

AI技术在当下的发展速度相当之快,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渐渐凸显出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指出,在未来的五年内,由于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影响,全球大约会有9200万个岗位被替代掉。不过,也会有1.7亿个新岗位出现。这么算下来,净增的就业机会仅有7800万个,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必然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

针对这种就业结构即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刘庆峰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他倡导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的方式,构建起一个涵盖“就业监测-预警-响应”的全链条监测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AI就业动态监测平台”,并且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制造业聚集的地区试点推行“失业风险预警系统”。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首先要着重加强对AI新职业的规划和管理,推动AI新岗位蓬勃发展。要系统地梳理在AI时代产生的新岗位,并且强化岗位认证相关的工作。鼓励高校和职校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计划以及课程的设置,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要加强AI技能方面的培训,特别要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

其次,构建全链条监测机制,建立“AI就业动态监测平台”,在制造业集聚区试点“失业风险预警系统”这一举措也非常重要。要求那些大规模部署AI的企业提交关于替代岗位数量、再就业方案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报告,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技术应用和社会公平能够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试点AI失业保障专项保险也是一个关键举措。可以设置6至12个月的失业缓冲期,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再就业方面的支持。在保险模式方面,可以采取“政府主导投保、商业机构运作”的模式,专门为那些最容易受到AI冲击的岗位建立专项保障基金,并且要确保资金能够专项使用。另外,还要引导保险机构开发商业AI失业保险产品,为全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失业保障产品选择。

从保险产品架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刘庆峰提议将政府主导和商业运作相结合。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AI失业保险中来。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它们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机制,从而提高保险产品的运营效率。

在风险评估与定价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行业实行差异化定价。根据行业和岗位受到AI冲击的风险大小,制定出不同的保险费率。并且要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定期评估AI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而调整保险产品的风险评估模型。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这个提案兼具前瞻性、现实性和必要性,充分体现了对技术进步和社会就业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积极应对。

袁帅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AI失业保险的提出,准确地把握了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部分传统岗位确实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不过同时也会催生大量的新兴岗位。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就业转型是必然的。而AI失业保险能够为那些因为技术进步而失业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岗位,这样就能有效地缓解由此带来的社会压力,对于中年职场人这个特定群体来说,更是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缓冲。

袁帅还认为,在设计失业保险产品的时候,应该注重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一方面,产品要能够覆盖因为AI技术发展而失业的劳动者,确保他们在失业期间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产品还应该和AI技能培训、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相结合,帮助失业者提升自身技能,实现再就业。此外,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商业AI失业保险产品,可以增加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劳动者的需求。

袁帅最后表示:“建议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在推动AI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其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技术进步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应对AI技术发展对就业市场影响的策略和方法。”

AI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既有岗位替代也有新岗位产生。刘庆峰提出设立AI失业保险的提案,包括构建监测机制、试点专项保险等多方面内容。袁帅认为该提案有积极意义,并且对失业保险产品设计和国家政策制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协同性等多方面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65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