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一人一企制”展开,阐述其带来的不匹配、负担增加等问题,还提及招聘信息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弊端,同时提出应用匹配算法等改善建议。
日本《朝日新闻》2月27日刊文指出,在人手短缺的大背景下,日本对高中毕业生的人才争夺变得愈发激烈,其高中毕业生的求人倍率已超越泡沫经济时期的水平。然而,面向高中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依旧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旧习惯。其中“一人一企制”颇具代表性。在日本的大多数县市,高中生在经由学校申请工作时,往往只能同时申请一家或者最多两家公司。当有多个学生想要进入同一家公司时,学校内部还会进行选拔。如此一来,企业的实际招聘决定权并不在企业自身,而是掌握在学校手中。
这种“一人一企制”引发了诸多问题。202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24.1%的日本高中毕业生对自己的首份工作满意度给出了“0分”的评价。根据2024年的调查,5.9%的高中毕业生在3个月内离职,9.4%的高中毕业生在6个月内离职,这一离职比例远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企业方面也有声音反馈,学校推荐的毕业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人选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一人一企制”原本旨在防止一名学生同时获取大量岗位录用的现象,以保障更多的高中生能够稳定就业。但这种禁止同时申请多个岗位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的自主性以及职业选择的自由。这种做法可能致使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产生错配,甚至会妨碍学生进入生产力较高的企业。
近年来,经济学领域的匹配算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能够应用这一技术,即便不禁止同时申请多个岗位,也能够实现每个学生收获一个岗位录用,并且在保障稳定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好地反映企业和求职者双方的需求。日本在匹配算法领域拥有众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应该将这些学术成果应用到实际当中。如今就业市场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当下正是更新和完善高中生职业教育、招聘体系以及就业后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大好时机。
另外,面向日本高中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仍然局限于学校内部,并未向社会公开。在日本,招聘信息通常以纸质文件的形式送到学校,然后教师会将大量的招聘信息张贴出来。有些学校收到的招聘单数量甚至多达2000张。要求出生在数字化时代的高中生通过纸质招聘单来了解企业信息,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所以应当鼓励求职中介等企业加入招聘程序,促使各个招聘步骤更加便利。(作者中室牧子,朱迪译)
本文总结了日本高中毕业生就业中“一人一企制”带来的问题,如学生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企业与求职者错配等,也指出招聘信息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弊端,同时提出应用匹配算法和引入求职中介等改善措施。这反映出日本在高中毕业生就业体系方面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完善。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