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2025年的一些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进行阐述,包括中国的GDP增长目标、德国拟设立的基础设施基金、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计划、特朗普扬言废除《芯片法案》、李嘉诚出售港口资产、A股开户情况以及国内股市走势等众多经济领域的信息。
**一、中国GDP增长目标及相关财政计划**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的发展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且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在财政方面,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还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而言,5%左右的GDP目标较为合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之前的3%下调至2%,更契合推动物价温和上涨的目标。为提振国内经济,今年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加大,重点在“两新”“两重”政策、房地产市场企稳以及新兴产业基建等领域。而且,今年国内外情况复杂,需要有力政策推动宏观经济修复,报告强调政策前置发力,后续可能有更多储备政策推出,消费、就业和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方向。**二、德国拟设立基础设施基金**3月5日消息,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表示,德国主要政党达成一致,计划设立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基金,重点投资交通、能源网络和住房等优先领域,同时将全面修订借贷规则以调整结构性支出。由默茨领导的德国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协商组建联合政府,并将于下周向德国议会提交提案。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2024年GDP同比萎缩0.2%,近两年经济陷入负增长,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与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出口疲软,加上地缘政治冲击,国内投资和消费信心受挫,企业破产裁员增多、失业率上升。此前德国财政支出空间有限,此次设立巨额基金若能成行,以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创造就业,短期内可激发德国经济活力,也为德国和欧洲在经济发展中争取更多独立性和自主空间。**三、中国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3月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2025年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9.3%,较1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业务总量指数回落为49.3%(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6%(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三大区域均在扩张区间,西部地区达52.3%)。从后期市场看,2月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4.4%(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铁路、道路和航空运输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4.6%、51.5%和57.1%,对后期物流需求全面复苏有稳定支撑作用。2月天数少且受春节假期影响,物流业景气指数和业务总量指数回落。东部和中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仍在扩张区间,节后经济活动恢复、企业复工复产加快,2月下旬业务量增长显著;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未见明显增长但新订单指数高,后续物流复苏脚步会跟上。在新一轮补贴政策下,民生消费、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物流需求被提振,2月物流企业成本指数因全国物流成本要求相关基础设施完善而有所下降,但企业仍在陆续复工,后续可能面临成本压力,经营条件需不断改善。**四、台积电在美追加投资**3月5日消息,台积电将对美国再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建造“最先进的”芯片生产设施,未来数年将在美国再建5座晶圆厂(包括3座新晶圆厂和2座先进封装设施,还有1家大型研发中心),建成后在亚利桑那州将有6家晶圆厂。台积电未透露投资时间表,只提到将在未来4年内增加4万个建筑岗位,两座先进封装设施用于组装芯片。特朗普上台后通过关税政策施压促使半导体产业回流美国,台积电追加投资或许是为换得短期“太平”。虽然建厂增加就业岗位、增设封装厂和研发中心有助于提升美国半导体实力,但美国在半导体制造环节长期依赖外部供给,建设本土供应链成本高昂且需时间,且美国半导体销售靠出口,在其管制压力下不少国家加快半导体自主化,美国可能面临市场流失的反噬。**五、特朗普扬言废除《芯片法案》**美东时间3月4日,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演讲时称应废除《芯片法案》,可用其减少债务等。2022年8月拜登推动签署的《芯片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国内半导体制造、研究和供应链韧性,提供527亿美元资金(390亿美元制造业激励和132亿美元研发和劳动力发展)以减少对外国芯片依赖。特朗普想废除该法案是为节省经费,他以加征关税威胁促使台积电等企业赴美建厂。然而,《芯片法案》部分补贴已发放且与很多芯片企业有协议,如果废除,后续补贴发放成空谈,已发放奖励可能被收回,芯片企业将重新考虑在美建厂经济问题,跨国企业也会怀疑美国政府信用度,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制定态度已影响全球且这种影响可能继续扩大。**六、李嘉诚拟出售港口资产**3月5日消息,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公告,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拟向财团全数出售和记港口控股及和记港口集团控股股权(二者合计控制和记港口集团80%全球权益),标的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含199个泊位、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整体出售总企业价值228亿美元,预期为集团带来逾190亿美元现金收益。公告强调出售资产不包括和记港口集团信托股权(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营运的港口,如盐田国际、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等战略资产)。李嘉诚计划出售的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关键节点,和记港口集团长期负责其沿岸两个港口运营,巴拿马港口业务收入有限,面对特朗普可能的“夺回”风险,李嘉诚“西退东守”卖掉港口或许是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保留香港和内地港口业务意味着长和未放弃亚太核心业务,出售非核心资产可获可观现金流,优化资产负债情况,为业务布局调整提供更大空间。**七、2月A股新增开户情况及股市走势**3月5日消息,2025年2月上交所披露个人投资者新开A股账户达282.9867万户,机构投资者新开户数为0.6051万户,合计新增284万户,远超2025年1月的156万户,较2024年2月(129万户)激增120%,2024年仅有10月新开户数(684万户)超过284万。2月A股市场“先扬后抑”,尽管月末受美股科技股调整拖累单日急跌,但全月主要指数普遍收涨,科创50、中证1000等成长风格指数表现突出。股票开户数与A股行情走势正相关,2月虽交易日少但行情震荡上行且受去年底股市上涨余温影响,吸引新投资者。春节期间股民交流也提升股市吸引力,2月市场成交量一度达2万亿水平,科技股题材炒作与新股民进入有关,但一时赚钱效应难以长期留住新股民,培育长期价值投资土壤才能使更多资金留在股市。**八、3月5日国内股市走势**3月5日,两市全天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北证50指数大涨2.82%逼近前期历史高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4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82亿)。盘面上热点杂乱,个股跌多涨少(超28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看,机器人概念股活跃,商业航天、6G概念股走强,算力概念股午后反弹;下跌方面,地产股集体调整,光伏设备、医药商业、化肥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报3341.96点(涨0.53%,成交额5878亿元),深成指报10709.46点(涨0.28%,成交额9060亿元),创指报2190.36点(涨0.01%,成交额4423亿元)。国内外事件影响下,两市权重股偏强带动指数微涨。热点板块受两会影响,财政支出加强使基建预期升温致工程机械板块走高,两会提及6G概念使通信设备板块走强,会议对房地产缺乏超预期表述导致地产板块走低。整体会议符合市场预期,投资者观望态度浓,会后有关会议的讨论和预期升温。中美贸易摩擦和国内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预期不明朗,行情发展有待更多信息。
本文总结了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多个经济领域的重要事件和数据,包括各国的经济政策、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以及金融市场的相关动态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全球经济格局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