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两会:居家养老话题热议,多方探讨如何优化,2025两会关注居家养老:解决老人安居享老的关键

本文围绕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居家养老的话题展开,探讨了居家养老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如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质量与价格、区域差异以及家庭适老化改造等方面,还阐述了社会各界包括政协委员、学者、从业者等在其中的观点和建议。

2025两会:居家养老话题热议,多方探讨如何优化,2025两会关注居家养老:解决老人安居享老的关键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居家养老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及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事实上,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国家卫健委去年公布的数据表明,有9成以上老人希望居家养老。并且,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强调要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居家养老并非仅仅是家庭的责任,它需要社会和市场共同承担。过去一年,银发经济蓬勃发展,这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带来了新机遇。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发展培育银发经济要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着力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那么,老年人居家到底面临哪些急难问题?他们还有哪些需求未被重视?社会和市场又该如何向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呢?

2025年全国两会之际,南都银发经济工作室于3月5日举办了主题为“挖掘银发消费潜力 解锁居家养老需求”的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期线上沙龙。此次沙龙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养老领域学者与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老年人如何安居享老。

2025两会:居家养老话题热议,多方探讨如何优化,2025两会关注居家养老:解决老人安居享老的关键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当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到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护需要社会多层次参与。过去一年,不少报道揭示了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困境,比如北大教授3年连续24小时照顾失能母亲,这让人心疼不已。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居家养老服务如何能让他们喘口气呢?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院长林敏洁多年来一直关注养老议题,去年全国两会她就提交了《关于完善我国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机制的提案》。在沙龙中,她呼吁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要社会多层次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她提出,政府应完善法律保障与行业规范等,加强对长期照护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监管,统筹各方力量加快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同时,要鼓励民间机构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重点针对失能失智者及其家庭需求,提供居家护理、餐饮、交通接送等服务。

林敏洁还着重指出,要加强长期照护专业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除了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搭建养老服务机构与院校间的合作平台外,还应通过落实职业认定方法、打通职称评审通道、加强职业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吸引力,增强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沙龙上,多位嘉宾谈到了科技参与居家老人照护的重要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宣传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观察到,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已有不少智能设备应用于老年人的身体检测与日常照护。《意见》提出要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在沙龙中表示,这要求居家老人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他认为家庭养老床位应配备如睡眠监测仪等智能设备,以便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让照顾人员和家属及时发现异常。智媒云图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邓立邦分享称,摄像头、穿戴设备、非接触设备等都在应用于老年人照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这些智能设备有望由被动监测转变为主动关怀。

2025两会:居家养老话题热议,多方探讨如何优化,2025两会关注居家养老:解决老人安居享老的关键

在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驿站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检查老人的智能设备运行情况。这反映了在居家养老中,智能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老人生活的重要性。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还存在家庭购买服务负担太大的问题。在一些公开报道和网络信息中,有人认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买到高质量服务,也有人觉得服务价格过高,家庭购买服务的负担过重。那么居家养老服务该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并降低价格呢?

于波在山东济宁经营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业务涵盖排查老人家中安全隐患、陪诊、助餐等。他介绍说,为保障服务质量,企业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监督与反馈机制,与老人及其子女建立群聊,每周沟通老人是否对服务满意。

杜鹏认为,针对服务质量问题,政府应加强平台建设,让需求与服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这包括汇集老年人需求信息并及时公布以优化服务对接,也包括对企业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政府掌握企业服务情况后,扶持优质企业并指导欠佳企业,且及时向社会展示。他还表示,当下国家正在加快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帮助家庭分担刚需养老服务的购买压力。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区域差距,银发服务行业在中小城市仍有空白,农村养老更是短板明显。于波认为,小城市的养老观念、购买能力、公共投入等因素制约了行业发展。林敏洁在沙龙中呼吁,应在小城市普及“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依托社区养老中心,整合上门照护、日托、短期托管服务。邓立邦则表示,养老智能设备仍需进一步降低成本,以便在小城市甚至农村推广应用。

白岩松表示,农村养老虽难但总有解决办法,据他观察,已有地方探索出可行的农村养老模式。比如山东试点中,由企业经营农村老人无力耕种的土地,并将经营土地的收入用于农村老人养老。他认为,补齐农村养老短板的当务之急是鼓励地方积极实践并快速推广优秀做法,大家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2025两会:居家养老话题热议,多方探讨如何优化,2025两会关注居家养老:解决老人安居享老的关键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街道狮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这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体现。

中疾控数据显示,近四成跌倒发生在家中,老年人是跌倒的高发人群。杜鹏表示,以家庭适老化改造为代表的安全保障类服务是各年龄段老人居家的重点需求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在论坛中表示,为老年人打造安全、便捷、自如的居家环境,可以让老年人远离伤害与意外。家庭适老化改造应当追求高质量“一步到位”,让老年人感到消费后物有所值。在注重现有家庭环境改造的同时,也要遏制新障碍的产生。

吕世明认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是简单地增加设备,而是根据老人日常生活习惯和家庭物理环境进行个性化、系统化改造。他建议改造服务应提供多档收费标准,从“基本款”到“高端款”区分,以不同投入适配不同需求,避免使用无用的装饰和设施,提升老年人对家庭适老环境的体验感。此外,他提醒相关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依据使用者体验做大量调研,找到统一标配的“公约数”,在从研发到使用的全链条环节聆听使用者声音,少走弯路。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参与也在帮助老年人扫除居家生活障碍,保障居家安全。邓立邦介绍,一款由香港企业研发的检测跌倒设备已在不少学校、商圈和养老机构投入使用,该设备使用热成像技术避免隐私顾虑,且识别准确率超过98%。

邓立邦还强调,AI技术在满足老年人实际居家需求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以语音识别技术为例,当下的语音智能助手难以识别老年人的含糊表达和口音,未来应实现结合不同使用场景和讲话语气做出精准反应。

采写:南都记者王森 潘珊菊发自北京。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本文总结了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居家养老的多方面讨论,包括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质量与价格、区域差异、家庭适老化改造等问题,阐述了各界人士的观点与建议,体现了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958.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