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重庆武隆区委在假日期间,依托数字重庆建设的“三级贯通治理”体系,整合全区资源,打造假期公益托管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带娃难”问题,包括服务的范围、课程设置、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内容,以及这种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等情况。
假日期间,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常常面临“带娃难”的困扰,团重庆武隆区委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他们给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武隆区作为团重庆市委确定的假期公益托管三级贯通实战试点区,借助“青春重庆”等数字化平台,构建起“三级贯通治理”体系。这个体系打通了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的数据资源,还横向链接了区教委、区公安局等8个相关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托管阵地合理布局与有效管理。在这个体系的支持下,托管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度假区、城区一直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面达到了60%,有4536人次的3 - 12岁青少年从中受益,重点服务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而且,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询各点位的名额、课程安排以及安全要求,还能一键完成报名,这就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团重庆武隆区委在人员资源方面也进行了统筹调配。依托数字化治理体系,他们将全区的教师、青年志愿者以及“返家乡”大学生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专业教师+志愿者”的双轨服务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红色教育、法律普及、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题课程,并且融入了科学实验、非遗剪纸、体育锻炼等实践内容,做到了“作业辅导+兴趣拓展”并行。比如在芙蓉街道中路社区公益托管班,武隆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志愿者陈珊珊通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在江口镇下街社区公益托管班,推出团队协作游戏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安全是托管服务的重中之重。武隆区利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全流程管理。从托管需求响应到研判开班,平均用时缩短到1个工作日。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等部门积极响应,排查托管阵地及其周边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治安管理等问题。通过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提前制定各类安全预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演练。各个托管点安装智能监控设备,与社区管理平台实时连接。家长在报名时需要签署安全协议,并且严格实行“接送卡”制度。通过这种三级贯通治理模式,原本分散的托管阵地、教师资源、安全保障等要素被高效整合。这不仅解决了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还降低了行政成本。团武隆区委副书记马静静表示:“过去托管服务依赖人工协调,如今通过数字化平台,我们能动态掌握需求,快速响应调整,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随着“三级贯通”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未来还有望拓宽服务对象、延长托管周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团重庆武隆区委通过构建数字体系下的假期公益托管服务,解决特定群体“带娃难”问题。服务涵盖多方面优势,如资源整合、服务范围扩大、课程合理设置、安全保障强化等,这种模式带来了资源优化、成本降低等积极成果,且未来还有更多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