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发卡量同比下降,多家银行开始调整信用卡业务。阐述了信用卡市场供给饱和、不良率上升、银行业经营压力等促使银行调整业务的原因,还提到了面临来自非银行机构的竞争压力,以及信用卡业务存在的睡眠卡、透支逾期等问题,最后探讨了银行推动信用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王宝会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末,全国范围内所开立的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数量为7.27亿张,与上一年相比,其数量下降了5.14%。对比2022年末的数据可以发现,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发卡量减少了大概1亿张。
在这一年当中,众多银行纷纷对信用卡业务进行密集调整。有些银行选择关停旗下的信用卡分中心,还有些银行削减了信用卡权益,从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掀起了一股调整的浪潮。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研究员娄飞鹏指出,当前信用卡市场的供给在总体上已经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并且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银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其收入以及利润的增幅都有所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部分银行取消了信用卡消费积分等优惠政策,目的在于优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相关银行会依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来对信用卡业务做出调整。当前,信用卡市场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银行同业,像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也参与到竞争当中。而且非银行机构所推出的产品具有相对更为灵活的特点,它们搭建的消费场景更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这就对银行信用卡市场形成了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倘若信用卡业务依旧沿用老方法来招揽客户的话,那么想要提高用户办理信用卡的积极性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规范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行为,提升信用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早在2022年的时候,原银保监会就联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并且开展了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等一系列行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信用卡业务已经从过去的“跑马圈地”模式进入到了现在的存量竞争阶段,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和难点在困扰着行业的发展。首先是睡眠卡的问题,银行通过发行大量信用卡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但是很多持卡人并没有积极使用这些信用卡,从而导致这些卡片处于“睡眠”状态。这不仅会增加银行的管理成本,而且还可能会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质量产生影响。其次,尽管银行已经通过风险控制措施和信用评分来管理信用卡风险,但是信用卡透支和逾期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进行催收和风险控制。
那么,推动信用卡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该从哪个方向实现突围呢?专家表示,银行应当主动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落实自身以及相关合作机构的主体管理责任,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日常发卡营销行为、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信用卡贷款资金流向、分期业务规范管理以及合作机构管理等细分领域不断地进行严格规范,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来提升清收效率,从而保障信用卡业务能够稳健发展。除此之外,在应对同业竞争方面,要尽快调整金融产品种类,优化信用卡的申请、激活、管理等流程,以此来增强信用卡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信用卡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也是银行零售金融领域的“尖兵”。对于银行来说,在注重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更多的消费场景。杜阳认为,创新支付场景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活跃度,从而更好地发挥信用卡促进消费的作用。银行可以与更多的电商平台、旅行社、餐饮娱乐等企业开展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消费场景,推出更多专属的优惠和折扣,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并且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展差异化服务。
本文总结了2024年信用卡发卡量的下降情况,阐述了银行调整信用卡业务背后的多种原因,包括市场饱和、不良率上升、经营压力以及竞争压力等。同时也提到了信用卡业务存在的睡眠卡、透支逾期等问题,最后探讨了银行推动信用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如强化主体管理责任、规范各细分领域、优化业务流程以及构建更多消费场景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