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小孟镇在基层理论宣讲方面的创新举措。小孟镇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曲艺与理论宣讲深度融合,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创作原创曲艺作品,开展多种特色宣讲活动。并且构建了“曲艺表演+理论宣讲+短视频传播”的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宣讲路径,同时还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提升了宣讲质效。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4日讯,“铺张浪费是‘犯罪’,勤俭节约要歌颂,虽然现在不愁吃,居安思危最英明……”伴随着欢快的二胡声,兖州区小孟镇庄户剧团新编的山东快书《勤俭节约》在史家王子文化广场拉开了演出的帷幕。台上的演员演唱得十分投入、充满激情,台下的观众也听得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并不时地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种把传统曲艺和理论宣讲深度融合的“文艺微课”,已然成为小孟镇在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方面的“流量密码”。
小孟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宝藏,凭借辖区内庄户剧团的资源,吸收像王怀银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山东省文明家庭”李天贺等各类人才的力量,组建起了“百姓名嘴”宣讲团。他们把乡村振兴战略等宏大的主题巧妙地融入到山东快书、琴书、豫剧等传统曲艺形式当中,创作出了诸如《孝亲睦邻》《如此婚闹》《大美兖州城》等一系列原创的曲艺作品,成功地把移风易俗、基层治理等理论政策转化为充满泥土气息、如同清晨露珠般清新的乡音乡韵。从今年开始,这里已经开展了“板凳课堂”“庭院宣讲”等特色活动达200多场,覆盖的群众人数多达1.2万人次。
“以前讲政策的时候总是像‘大水漫灌’一样,现在我们把理论融入到唱词和故事里面,群众就能够轻松听懂,而且还能牢牢记住。”庄户剧团的负责人一边翻看着手机里几条点赞量加起来将近20万的短视频,一边这样说道。小孟镇创新地构建起了“曲艺表演+理论宣讲+短视频传播”三位一体的模式,精心打造出“理论曲艺”这个特色品牌。借助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力量,把曲艺宣讲的精彩片段剪辑成“理论微课”,通过“云端剧场”来实现二次传播,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宣讲新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广泛关注。
“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是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的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在梁家村老党员李天贺的农家小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风家教话传承”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八仙桌的周围围坐着老中青三代村民,李天贺以自己家四世同堂的治家故事作为引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这种“庭院+故事会”的模式仅仅是小孟镇宣讲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小孟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优势,聚焦于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质量和效果,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宣讲活动,使得理论宣讲从过去的单向灌输转变为现在的双向互动。
小孟镇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组建宣讲团、创作曲艺作品、开展特色活动、构建新的宣讲模式等多种创新方式,提升了基层理论宣讲的质效,让党的理论在基层更好地传播并被群众接受,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的转变,其探索出的宣讲路径值得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