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在2024年4月发生的一笔转账失误事件,原本只需转账280美元却错误记为81万亿美元,还提及花旗银行近年来的类似错误事件,以及业内人士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担忧,同时阐述我国在防范操作风险方面的举措,还有金融专家提出的预防建议等内容。
近期,外媒传来消息,花旗银行在2024年4月处理一项交易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极为惊人的失误。他们竟然将高达81万亿美元(这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590万亿元啊)错误地计入了一位客户的账户,而原本他们计划转账的金额仅仅只有280美元,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个失误是发生在银行内部的转账系统之中的。最开始的时候,有两名员工都没有察觉到这个错误,一直到90分钟之后,第三名员工才发现了这个惊人的错误,并且及时撤销了这笔转账,幸运的是,并没有资金真正从银行流出。
这一笔错误转账的金额实在是太过巨大了。如果用这笔钱去收购整个美国股市,包括那些大型的科技公司都不在话下。而且这个金额还是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全部资产的200多倍啊。事情发生之后,花旗银行也不敢怠慢,迅速向美联储和货币审计署进行了披露。
实际上,花旗银行在近些年来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类似的交易错误了。就拿2020年来说,花旗银行错误地向露华浓Revlon的债权人转账了9亿美元,而他们原本应该做的是常规的利息支付,这一错误直接导致了一场长达两年的法律纠纷。不过好在最后通过法院裁决,花旗银行还是收回了大部分的资金。再看2022年,一名花旗银行的员工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不小心多输入了一个零,这可不得了,直接导致欧洲市场崩溃了,当时的市值一度损失了大约3220亿美元呢。英国的监管机构也因此对花旗银行处以6160万英镑的罚款。
虽然这次81万亿美元的错误转账并没有真正造成损失,但是这仍然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开始担忧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了。有一位业内人士就表示,如果像这样的错误不能及时被发现并且纠正的话,那很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会引发市场的恐慌,导致股价暴跌,还会让市场信心大幅下降。
这位业内人士还认为,这些事件都充分暴露了花旗银行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薄弱的环节。就拿他们内部系统的设计缺陷来说吧,在备用系统中预先填充了15个零的输入字段,这就大大增加了操作失误的风险。而且这种设计缺陷在压力测试和日常操作中都没有能够被有效地识别和修正,这也反映出花旗银行在系统设计和员工培训方面的不足。
为了避免因为操作风险而引发银行、保险机构出现实际或者预计损失的事件,我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3年12月27日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并且在2024年7月1日开始施行。还有《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也在2025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了。
金融科技专家由曦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除了制度上的规范之外,还需要从技术上进行预防。首先呢,要建立非常严格的数据输入和校验机制。在转账系统里,所有的交易金额、客户信息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校验,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预先设置了数字“0”,那就应该设置相应的校验规则,保证这些数字不会被误输入。其次,要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能够识别和预警异常交易。花旗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在他看来,因为转账系统的数据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需要实施安全的数据保护和备份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一旦发生错误,就可以及时恢复数据,避免更大的损失。另外,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管,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同时,也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还有业内人士补充说道:“要定期对交易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应对复杂的交易场景。而且要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包括压力测试和极端场景测试,这样才能验证系统在高负荷和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
花旗银行多次出现交易失误事件,反映出其在管理、系统等多方面存在问题。虽我国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但银行自身需从技术、人员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以避免操作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