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翱翔之旅,潍坊风筝:匠心传承下的现代创新与产业繁荣

潍坊风筝的多个方面,包括潍坊风筝在国际上获奖的情况,介绍了潍坊作为风筝发源地的历史底蕴、风筝制作的精湛工艺、传承人的匠心独运,潍坊风筝在传承中的与时俱进以及风筝产业的升级发展,展现了潍坊风筝从传统技艺到现代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全貌。

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巴西古当市举办的2025年2月13 - 16日的第27届巴西古当国际风筝节上,山东省潍坊市风筝队创作的中国大熊猫风筝荣获风筝节创新和外观第一名。潍坊,这个有着两千多年风筝制作历史的地方,古名“纸鸢”的风筝在这里被赋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潍坊又被称为“潍都”“鸢都”,如今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产自这里,2006年5月,潍坊风筝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潍坊市寒亭区天成飞鸢风筝车间,能看到潍坊风筝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王永训正忙着黏合木鸢骨架,手指沾满胶水。见到访客后,他擦净双手,带领记者参观展览区。展陈架上的“潍坊龙头蜈蚣”串式风筝十分壮观,长度从几十米到千米不等,就像盘旋的游龙。王永训介绍说,有个以潍坊蔬菜为原型创作的龙头蜈蚣风筝,用红辣椒做龙角象征鸿运当头,油菜作眉、香菇点睛、蒜头塑鼻,10几种本土蔬菜拼缀出独特的“潍坊印记”。风筝制作有36道工序,包含扎制、裱糊、绘画、放飞四大技艺,这些技艺相互依存、环环相扣。王永训在制作时对选竹要求很高,要节长、竹丝少,水煮两时辰再焖半天。在弯竹骨时,他将竹条在酒精灯上翻飞,青烟腾起间竹骨就弯出弧度,且骨架左右误差不过毫米才能做出理想造型。裱糊环节也很关键,湿糊要用6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因为超过65摄氏度,布料过透会影响绘画导致颜色不均。为了让风筝放飞时体态轻盈,他经过多番尝试定制出一款混合化纤材料,轻薄经济又能保证颜色鲜艳。在老手工艺人的精心打造下,潍坊风筝从图纸变为灵动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匠心,传承着坚守,也成为文化交融的桥梁。王永训制作的潍坊木鸢风筝“飞鹰”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他还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风筝文化交流和制作技艺传播。寒亭区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10所校园开展非遗文化课,王永训作为志愿者,向孩子们传授潍坊风筝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并讲述非遗传承故事,已累计培训中小学生4000余人次。潍坊风筝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出生于寒亭区的风筝世家。他的工作室里有仅10厘米长却精巧别致、彩绘艳丽的“迷你风筝”。工作室墙上还有很多别出心裁的“跨界作品”,像游戏《王者荣耀》李元芳纸鸢皮肤,肯德基“大神卡”风筝等。郭洪利早年尝试在风筝制作上创新,但只是局限于改大小、换颜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看到各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都在创新,顿悟风筝要借时代东风。2020年他参与游戏《王者荣耀》特效“纸鸢寄愿”设计,他以蓝燕配色为基础,结合传统“沙燕风筝”造型设计李元芳的服装。最初有人质疑,但潍坊国际风筝会时吸引很多年轻人打卡李元芳风筝,这给了他信心。他开始不断探索潍坊风筝的更多可能,制作出冰箱贴“放青松”、纸鸢风铃、八卦风筝摆件等文创产品。寒亭区政府为辖区优秀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免费提供创作场所,郭洪利的“小铺”就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享受房租免费政策,他还邀请网红主播来体验制作风筝。在潍坊市坊子区王家庄子村,53岁的村民王新兰在大山风筝厂工作。她双手娴熟地进行风筝锁边工序,每天能完成50多只风筝的锁边。这个厂有20多人,村民们农忙下地,农闲上工,收入增加不少。大山风筝厂负责人孙月梅说今年订单比往年增长12%左右,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上班赶制风筝。风筝销售火热源于产业技术升级,2022年引入数码技术,制作出的风筝既现代又不失传统。王家庄子村从单一风筝加工发展成集各类风筝配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村里的风筝生产企业达200多家,全村4700多口人一半以上从事风筝及其相关产业,成立了合作社推行“党支部 + 合作社 + 企业”新模式,风筝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全产业链带动就业6000余人,成为潍坊规模最大的风筝加工出口基地,被称为“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还建成潍坊风筝产业基地电商孵化中心,为电商平台提供供货服务。

本文总结了潍坊风筝的发展成就,包括在国际上获奖展示其魅力,从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中体现匠心,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并且风筝产业不断升级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潍坊风筝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工艺走向产业,展现出无限活力与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396.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