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入场加速,银行股迎来新机遇,2025:政策推动险资入场,银行股受青睐

2025年随着相关方案的实施,以保险资金和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速进入资本市场,银行板块因其高股息、低估值特性成为险资配置的核心标的。文章从险资增持银行股的底层逻辑强化以及政策引导与市场生态优化共振两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政策驱动、高股息资产优势、战略协同等内容,还提到险资举牌潮以及银行股的市场稳定性与估值修复等情况。

2025年伊始,《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始落地施行。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春风,使得以保险资金和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成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众多的投资选择中,银行板块凭借其高股息、低估值的特性脱颖而出,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关键目标。而且,政策对长周期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保险资金增持权益资产的合理性。如此一来,银行与险资之间形成深度的协同效应,就像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险资增持银行股的底层逻辑不断强化

政策与市场环境如同双引擎,共同推动这一趋势。2025年1月,《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比例,并且全面推行长周期考核。这一政策导向与险资负债端的长周期特性简直是天作之合,促使险资加快在权益市场布局的速度。数据表明,自2020年以来,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长时间处于15%以下,与30%的上限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策所释放出的这一增量空间,为险资增加银行股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长端利率呈下行趋势的大背景下,银行股的高股息资产具有多重优势。银行板块近年来分红比例节节攀升,2024年中期分红总额相较于同期有显著增长,部分银行的股息率甚至超过6%,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固收类资产的收益。此外,高股息资产通过FVOCI科目核算,能够避免短期价格波动对报表产生影响,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险资对银行股的配置意愿。

从战略协同与风险对冲的角度来看,银行股稳健的经营模式与险资长期负债属性是天然匹配的。险资持有银行股,不仅能够获取稳定的分红,还能够深度参与银保业务的协同,比如渠道共享、客户资源整合等。就拿平安集团来说,它通过持续增持国有大行H股,加固了资产端的安全边际,同时也为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政策引导与市场生态优化协同共进

《实施方案》的制度设计直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痛点。它从考核机制、投资范围、生态优化这三个方面发力。例如,明确规定公募基金、险资等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这样就降低了短期业绩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干扰;与此同时,放宽社保基金、年金等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限制,并且鼓励通过指数化投资等工具提升配置效率。

2024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创下近四年的新高,其中银行股所占比例超过六成。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频繁增持多家国有大行H股,累计持仓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新华保险则借助协议受让杭州银行股权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高股息资产的投入。这一趋势不但体现出险资对银行板块的认可,也表明其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来平滑收益波动的策略在不断深入。

银行板块虽然在2024年涨幅居前,但目前的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政策对宏观经济托底力度的加大,再加上银行资产质量压力逐渐得到释放,银行板块估值的下行空间十分有限。随着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银行股有望迎来价值的重新评估,进一步巩固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压舱石”作用。

(注:文中数据及案例均来自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5年开始,相关方案促使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银行板块因多种因素成为险资核心配置对象。险资增持银行股的逻辑在政策和市场环境驱动、高股息优势、战略协同等方面不断强化。政策从多方面优化市场生态,险资举牌潮反映出对银行股的认可,银行股虽涨幅居前但估值低,随着中长期资金流入有望价值重估。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178.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