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进入返青期、南方早稻进入育秧期时,各地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田间管理的情况,包括河南、河北等地的小麦管理,安徽、江苏等地的智慧农业手段应用,以及广西、广东、湖北等地早稻育秧方面的情况等。
当下,冬小麦逐渐步入返青期,南方的早稻也开始了育秧工作。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各地纷纷借助新的技术和设备来强化田间管理,从而筑牢夏粮丰收的坚实根基。
河南有着8500万亩的小麦,这些小麦从南至北陆续开始返青,这一时期正是促使小麦由弱转壮的关键时段。在安阳滑县,能够看到大型平移式喷灌机正在忙碌地作业,它不断地为麦田补充着水肥,同时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
为了打好丰收的基础,河南省派出了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这些专家会同各地的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利用科技手段来控制小麦旺长、预防干旱,以及进行防病除草等工作。当前,全省小麦在越冬期时,一、二类苗的占比达到了87%,这一数据要好于往年同期水平。河北的3300多万亩冬小麦全面开启了春灌工作,当地大力推广微灌、立杆喷灌等多种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模式,这些模式既节约了水和肥料,又能达到精准高效的灌溉效果。
在今年的春管工作中,安徽太和县150多万亩小麦拥有了“智慧大脑”。依托县里构建的物联网监测平台,农户仅仅需要打开手机,就能够了解麦田的苗情、墒情以及病虫害等情况。一旦出现预警信息,就可以立即调遣无人植保机、自走式喷雾机等来开展作业。在江苏东海,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农技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而帮助农民高效地进行田间管理。
南方的早稻育秧工作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广西、重庆等地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广工厂育秧模式,为水稻种植提供秧苗保障。在广东阳江的一个现代化育秧中心,其生产线具备自动化分盘、铺土等多种功能,并且还能够自动调节播种量,育出的秧苗十分整齐,出芽率很高。在湖北钟祥的智能育秧车间里,三条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在高速运转,经过撒土、播种、浇水、覆土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标准化育秧盘以每分钟40盘的速度被制作出来,其生产效率是普通流水线育秧能力的三倍。据悉,今年湖北早稻的播种面积预计在190万亩以上,其中超过三分之二采用育秧栽插的方式。
文章介绍了冬小麦返青期和南方早稻育秧期的情况,重点阐述了各地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田间管理,如河南、河北的小麦管理措施,安徽、江苏的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以及广西、广东、湖北等地早稻育秧的成果,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