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杭州富阳索面,感受乡村“筋道”之美

文章以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石龙村的索面为切入点,讲述了村民吴粉罗老两口制作索面的忙碌场景,介绍了索面的特点与寓意,还提到索面制作技艺被列入非遗名录,以及石龙村的发展变化,包括和美乡村建设、新建饮用水库等,并且讲述了村里为推广特色农产品所做的努力。

中新社杭州1月25日电,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的乡村生活就如同一种特色美食般“筋道”,这地方就是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石龙村。在春节前的这段日子里,石龙村村民吴粉罗和他的老伴忙得不可开交。从凌晨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白天仅有零零散散的休息时间。你可别小看这老两口,他们一天竟然能制作30斤索面,即便这样,索面还是供不应求呢。吴粉罗还说:“过年前我准备了2800斤面粉,做出来的索面都能卖光。”

索面可是很有特色的,它颜色洁白,身形细长,而且煮熟之后都不用加盐。在过去,这索面在当地可是最高的礼遇呢,要是有谁过生日逢“十”的话,就会收到索面作为礼物。这索面啊,因为筋道得很,就算煮很久也不会烂,所以被赋予了“健康长寿”“继往开来”这样美好的寓意。

制作索面有五个不可或缺的步骤,那就是和、揉、盘、拉、催面,这五个步骤可是吴粉罗过去三十多年赖以为生的“秘诀”呢。

探秘杭州富阳索面,感受乡村“筋道”之美

1月18日,在杭州富阳石龙村,吴粉罗家中晾晒的索面,就像一道道白色的风景线。这是姚振羽拍摄下来的画面。

比如说在春季的时候,吴利娟家的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道叫“炒面头”的菜。这道菜的做法可有趣了,先打三颗鸡蛋,再切一棵青菜、一根胡萝卜,准备好冬笋片、肉丝、青豆,等油热了就把这些食材下锅爆炒到断生。然后再另起锅烧油,把焯过水的“面头”放到锅里,煎到微微有锅巴的时候,再把前面炒好的食材倒进去,一起翻炒调味就可以出锅了。这小小的“面头”,对当地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在村民们眼里啊,就像这一碗索面的口感一样,大家的生活以及村内产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有劲道,越来越有滋味了。

这些年来,石龙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和美乡村建设,还有新建饮用水库等工程,整个村子焕然一新。村里还陆陆续续新建了一批居民房,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安稳又幸福。

2022年是很特殊的一年,索面制作技艺被列入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就在这一年,石龙村把有着100多年历史、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汤家自然村文化礼堂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在里面增加了农产品网络直播间、展示区和体验区,就是为了推广村里的特色农产品。

石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石茹萍说:“除了索面,灰汤粽、黑皮西瓜等都是我们村里的特色产品。近年来我们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及农博会等大型展会,不断对外推广宣传,有效地拓宽了销路,也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我们也在思考和摸索创新的方法,调整索面的制作时间,改变半夜开工的‘传统’,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完)

【编辑:于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社会新闻

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石龙村的索面展开,介绍了索面的制作、特色与寓意,讲述了村民制作索面的忙碌情况,同时展现了石龙村的发展,包括村子建设、特色农产品推广等方面的努力,还提及了索面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情况以及为吸引年轻人传承所做的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63.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