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12时16分贵阳市中级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余华英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后,被拐者杨妞花及其相关被拐者的反应。杨妞花在得知消息后下播,她一直等待这一天到来,虽感意外但很激动,打算告知其他受害家庭并回乡告慰父母。同时还讲述了杨妞花被拐27年后寻亲成功的经历,以及她推动拐卖案件立案调查导致余华英落网的过程。被拐者谌江海也表达了对余华英被执行死刑的看法,最后介绍了余华英拐卖儿童的犯罪事实以及法院的判决情况。
2025年2月28日12时16分这一时刻,贵阳市中级法院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余华英于当日被执行死刑。这个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杨妞花,这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子,在12时38分便匆匆下播。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说道,姐妹俩得知这个消息后,紧紧相拥,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抱着哭了一会”。她表示,自从余华英被判处死刑之后,她心里就明白,这一天迟早是会来的,自己也一直在翘首以盼这一天的到来。然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心中一颤,“没想到这一天来得挺快的,心里还是颤了一下”。
杨妞花还透露,她会把这个消息通知到所有被余华英拐卖的受害家庭。并且,她打算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和姐姐一同回到贵州,把这个消息带给已经过世的父母。在她心中,这是一种告慰,也是一种对过去苦难的释怀。
杨妞花满怀着希望,她希望在未来的世界里,人贩子这种罪恶的职业不再存在。她希望那些还没有团聚的家庭都能够早日团圆,那些还在苦苦寻觅、奔波的爸爸妈妈都能够与自己的孩子重逢。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像一束光,带给大家力量,让大家“相信国家、相信法律”。
时光回溯到1995年,那时的杨妞花还只是一个孩子,她在自家门口玩耍,却不想这一平常的场景成为她被拐卖的开端。她被拐卖至河北邯郸,从此与家人分离。在被拐27年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各方的帮助,终于寻亲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家人。然而,命运总是充满遗憾,杨妞花被拐走的同年和第二年,她的父母就相继离世,只留下姐姐孤苦伶仃。姐姐不得不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与亲人团聚后的杨妞花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积极向邯郸警方报案,希望警方能够将人贩子绳之以法。她表示,报案之后,邯郸警方对当年的中间人王某付进行了初步调查。由于不清楚父亲当年有没有在贵阳当地报案,杨妞花又向贵阳警方寻求帮助。最终,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于2022年6月6日对杨妞花被拐卖一案立案调查。在24天后,余华英在重庆大足落网,这无疑是杨妞花以及其他被拐者迈向正义的重要一步。
被余华英拐走的谌江海在得知余华英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后,称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原本以为死刑执行程序可能会比较漫长,没想到这么快就尘埃落定。谌江海的内心充满感慨,他说:“她(余华英)是我心里痛苦的根源,给我一生埋下了阴影,造就了我孤僻的性格。小时候想家,受委屈时,痛苦地偷偷躲起来哭泣,那时候就想过,人贩子抓到了,枪毙都不解恨。”如今,看到“坏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他的心中也算是有了一丝慰藉。
法院经过仔细的审理查明,余华英为谋取非法利益,在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拐卖儿童多达十七名。这一事实令人发指,也凸显了余华英罪行的严重性。
拐走谌江海,是余华英和龚显良实施的第二起犯罪。两人在贵州遵义拐走第一个孩子后,仅仅一个月后的1993年2月,他们在贵州安顺市一公园附近,以带谌江华、谌江海两兄弟去游戏厅玩为理由,将谌家两兄弟从安顺带至贵阳。因为觉得谌江华年龄较大不好卖,余华英将其放在贵阳的一家游戏厅打游戏,而把谌江海拐带至河北邯郸卖掉。谌江海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辍学后,他开始到工地上做小工,干着出苦力挣钱的活。他去过吉林白山、山东威海等地方,现在他在工地上开塔吊,相比以前的工作轻松了一些。在姐姐的鼓励和支持下,谌江海联系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开始录入信息,后期也前往公安机关采了血。直到2024年3月,他才找到亲生父母。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不服,提出上诉。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余华英死刑。这一系列的司法程序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让被拐者们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
本文总结了余华英被执行死刑这一事件以及被拐者们的反应。余华英的死刑判决体现了法律对拐卖儿童这种严重罪行的零容忍态度。杨妞花和谌江海等被拐者在得知消息后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多年来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他们也希望借此事件唤起社会对拐卖儿童问题的重视,希望更多家庭能够团聚,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法律的信任。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