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相关情况。包括省级水流自然资源项目完成登簿,这有助于明确自然资源权属等;同时提到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的提升,如构建“跨省通办”模式、深化“带押过户”改革等,还介绍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情况以及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的进展等内容。
2月27日,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整个安徽省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工作。这一工作就如同给土地、水流等各类自然资源办理“户口”一般,意义非凡,既能进一步守护生态空间,又能为要素提供保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省级水流自然资源项目方面,有多个项目已经完成了登簿工作。我们可以把大自然想象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土地、水流、森林、山岭等都像是家庭成员。管理部门就像是家庭的管理员,他们通过摸家底、建档案,并且进行确权登记的方式,给全省的自然资源都“上户口”。而这个“户口簿”呢,就清晰地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通过确权登记,能够明确划分边界、确定权属,搞清楚自然资源资产“归谁所有”“由谁管理”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推动解决那些所有权人不明确、所有权边界模糊、权益得不到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为保护自然生态空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产权支撑。
新年刚开始,安徽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范围就在不断地扩大。不久之前,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共同完成了滁河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工作。这一项目可是意义非凡,它成为了全国首个登簿的跨省域水流自然资源协同登记项目。
在这个基础之上,近期安徽省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了新安江干流(安徽段)、水阳江干流(安徽段)、秋浦河干流、丰乐河、北淝河上段等7个省级水流自然资源项目的登簿工作。这些项目涉及到10个市、26个县(市、区)。不仅如此,全省还积极推动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完成了市县910个项目的审核汇交工作,并且建立健全了“一码管地”的地籍调查机制,这对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去年,全省还解决了1.4万套住宅的办证问题。提升不动产登记的营商环境,是全省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省自然资源厅加快构建以“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省通办”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全省所有的市县高频业务类型都能够实现“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同时,深化不动产“带押过户”改革,让这一改革能够跨越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涵盖工业、商业等各类不动产,从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
与此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有力的化解。建立了提级调度机制,并且开发建设了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发现处理平台,只要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据统计,在2024年,全省解决了1.4万套住宅的办证问题,省级提级调度解决了43件企业工业项目的办证问题。并且全力推动保交房项目的登记办证工作,完成了16.5万套房屋的登记,做到应登尽登。
此外,农村不动产的确权登记工作也在有序地进行。全省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达到810万宗,占符合登记条件宗数的98%,所有市县都实现了登记率90%的目标。林权登记完成了291万宗的数据整合汇交,推动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方面,提前完成了全省登记成果资料的移交,二轮延包试点登记办证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目前,全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省市项目都已经实现了登簿破题。
本文总结了安徽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多方面进展。包括省级水流自然资源项目登簿情况,这有助于明晰自然资源权属关系等;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在构建“跨省通办”模式等方面的提升;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成果;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的有序开展等。整体展现了安徽省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