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综述了西部地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效。阐述了西部12个省区市在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下,于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等多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展现了西部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不断崛起的趋势。
在中国,广阔的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七成多,人口约占全国的27%,其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高山巍峨、江河奔腾,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资源。
如今,西部12个省区市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依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并立足资源禀赋,针对重点、短板和弱项精准发力,致力于构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西部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首先,在夯实绿色发展底色方面。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昂赛大峡谷,生态管护员更求曲朋每天都要背着糌粑和水壶,深入山林开展巡护工作。他的工作包括布设红外相机记录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巡查私搭乱建和非法捕猎等违法行为。他说:“在巡护过程中,经常能看到雪豹、猞猁、金钱豹等珍稀动物,真切感受到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在玉树州已有3.1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监测员。
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大保护”是其鲜明的战略定位。近年来,随着重点生态工程的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的稳步开展以及绿色发展的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汾渭平原2024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7年下降33.9%。
2024年,内蒙古在“三北”工程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完成任务达2442万亩,约占全国总任务的45.8%,日均完成生态治理6万多亩;贵州积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完成武陵山区“山水工程”建设,累计治理修复面积达82.28万亩;云南完成营造林349.9万亩、种草改良26.2万亩,新增城乡绿化美化面积10.02万亩。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共赢,西部各地积极探索,不断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质量”和“绿色动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今,以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正在西部地区迅速崛起。例如,青海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玛尔挡、羊曲两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重庆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绿色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近30%。
其次,在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方面。2月10日上午,一列满载通信设备等产品的中亚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途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最终抵达阿富汗海拉顿。这是重庆首次开行直达阿富汗的中亚班列,标志着重庆中亚班列线路进一步拓展。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西部各省份因地制宜、同向而行、分工明确,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在广西钦州港,“重庆造”新能源汽车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两周内就能抵达东盟;在陕西西安国际航空枢纽,货机将西部特色产品直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四川攀枝花攀钢弄弄坪铁路专用线,由攀枝花钢城集团生产的钢坯整列出口老挝。
据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负责人介绍,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达96万标箱,同比增长11%,创历史新高,并且连续7年实现增长。如今,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西部加速形成。
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2024年,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其中四川实现外贸进出口10457.2亿元,同比增长9.4%,进出口规模、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外贸主体队伍3项指标接连创下历史最高点。陕西将强化西安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开放功能,推进港贸产城融合发展;广西部署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打造南宁机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等,西部地区依托各自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最后,在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方面。在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洁净车间里,身着无尘衣的技术人员正在仪器前查看参数,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上芯片的清洗、减薄、抛光、划片等制造全流程依序完成。依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的共性技术平台,赛富乐斯节约了购置大型设备的前期成本,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4英寸半极性氮化镓材料的规模生产及销售,良品率达到95%以上。
西部地区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要素,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要方向,促使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动能不断积聚。在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里,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这里诞生;在贵州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上,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正为东部人工智能企业输送“数字血液”。
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西部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5%、15%,四川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在西藏,拉日高速全线通车,G318川藏段建成“超充绿廊”;在新疆,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坝——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在内蒙古,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行,集通铁路全面实现电气化。一大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20.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9万亿元,年均增长4.9%。2024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有9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
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西部地区的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举措,西部地区就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总结了西部地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多方面成就。在绿色发展上,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探索绿色转型;在对外开放方面,构建开放格局,在进出口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在创新发展领域,传统产业升级且新动能不断形成,同时重大项目为发展提供支撑。这些成果表明西部地区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未来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将继续谱写发展新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