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时,航空运输行业中航空公司收取“选座费”这一现象。讲述了旅客遇到的相关经历,如裘先生的遭遇,不同航空公司的选座收费规则,包括覆盖航线、不同机型的销售范围、付费价格区间等。还提到了航空公司“锁座”规则不清晰的问题,以及律师对航空公司这种行为的看法,涉及到航空公司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法律账,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内容。
临近春节,交通运输行业步入一年中的最繁忙时期,航空业也不例外。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少旅客在购买机票后察觉到一个新情况,那就是以往遵循“先到先得”“自由选座”原则的线上值机选座,如今竟要收取费用了。航空公司根据座位的不同位置,像前后排顺序、是否靠窗、靠走道或者靠紧急出口等,制定出了高低不等的价格。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笔“选座费”呢?这背后是航空公司在向国际收费规则看齐,还是与近年来机票价格不断下跌有关呢?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律师廖建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空公司设置选座收费产品属于市场行为。既然是市场行为,航空公司就需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清晰地告知消费者不同价格机票对应的座位权益。然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海却指出,航空公司在规则尚未完全透明的情况下,对选座进行“二次收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客自由选择座位的权利。裘先生就遭遇了“选座费”这件事。2024年年末,裘先生和他的妻子购买了某航空公司从上海浦东飞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经济舱机票。在起飞前一周左右,裘先生的妻子登录该航空公司App进行线上值机选座时,发现大量前排座位都需要额外收取“选座费”,只剩下后排的座位是免费的。等到起飞前三天,裘先生再次登录App时,发现免费座位已经被选完,只剩下收费的选项了。裘先生不想为选座付费,于是选择到机场柜台值机。在机场柜台,裘先生看到乘务员电脑桌面上显示前排还有很多空座,最后他成功免费选到了前排座位。而他的妻子提前一周在App上选座,却坐在最后一排,椅子不能后倒,伸腿空间也很狭窄。为什么一张机票要收两次钱呢?很多网友都和裘先生有同样的疑问。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把这笔费用戏称为“伸腿费”。不少网友还分享攻略,教大家如何花更少的钱换取更舒适的座位。网友们对此反应各异,有的坦然接受并且积极寻找省钱的办法,有的则像裘先生一样对“选座费”十分不解。从澳大利亚回来后,裘先生打电话向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投诉,他认为“选座费”属于“隐匿收费”,因为自己在购买经济舱机票的时候,并没有被告知如果不额外缴费,很可能就会坐在后排。随后,航空公司客服向裘先生解释说,这是公司推出的一项产品,产品细则和相关协议在官网及App上都可以找到。记者梳理各大航空公司官网后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推出了付费选座这项增值服务,不过不同公司的选座规则存在一些差别。从覆盖航线来看,目前国内航空公司主要针对国际及地区航班客票推出付费选座服务,国内航班客票大部分需要用里程兑换。不同航空公司针对不同机型的销售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可选座位从前5排到前15排不等,单通道机型比双通道机型的销售排数更少。前排座位比后排座位贵,靠窗、靠走道座位比中间座位贵,紧急出口排座位也比普通座位贵。在付费方面,价格区间大概在50元到1000元,飞行距离越远,价格越高。也有航空公司会为积累到一定里程的旅客赠送选座券,旅客可以凭券获得单次免费选座的权益。多家航空公司的产品页面都强调,每架航班的销售区域和产品价格都以购买时的页面显示为准。值机开放后,部分付费或里程兑换座位可能会放开供其他旅客选择。同时,部分航空公司为其白金卡会员提供了免费选择经济舱座位的权益。对于“选座费”,邓小姐有自己的看法。她在国外读研,毕业后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积累了不少航空里程。她已经习惯用里程兑换更舒适的座位,还经常和同事比较哪家航空公司的里程性价比更高。邓小姐回忆起自己学生时期经常乘坐国际廉价航空公司的航班,付费选座业务很普遍,同样是按照座位的前后排顺序以及是否靠窗、过道、紧急出口等设置不同价位。她认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主要在国际航线推行付费选座,国内航线以里程兑换为主,并且开放了会员免费选座,目的是增加旅客的忠诚度,把单次消费转化为长期消费。但她也很苦恼,部分航空公司存在“锁座”规则不清晰的情况,即不同航班的销售区域不一样,对应的价格每次也不一样,基本上都要以选座页面显示为准,在购买机票时无法提前预知。以这次春运购票为例,邓小姐选择乘坐某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购买了折扣经济舱。直到进入选座页面,她才知道想要选的某个前排座位需要1160里程。邓小姐推测,可选范围和座位价格的变动不是受单一因素影响的,与航班热门程度、航线长短、购票折扣、值机时间都有关系。而在购买机票时,航空公司App只显示全价、优选、折扣经济舱等选项,并没有显示对应的选座权益或者座位所需里程。邓小姐还查询到闲鱼平台有航班代选座服务,就连只能用里程兑换的国内航班,卖家也声称可以选座,还表示“办不出来不收费”。邓小姐也心动过,但是由于不明确代选座的机制,担心上不了飞机,最终没有下单。针对此事,2025年1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称《“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文中提到,原本只在廉价航空中流行的做法,现在逐渐蔓延到整个民航行业,“锁座”现象越来越多,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这种加价选座的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以及公平交易原则。中消协在文章中还提到,很多航空公司付费选座的规定模糊不清,既不明确哪些座位需要加价,也不说明加价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消费者在购票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等到值机时才发现想选的座位都需要付费。航空公司在航空运输合同双方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消费者缺乏与之议价的能力。廖建勋告诉记者,航空公司把选座变成收费产品是一种市场行为。“既然是市场行为,航空公司就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地告知消费者不同价位的经济舱对应哪些座位权益,让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反之,如果航空公司在‘锁座’规则和价格政策都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销售,这就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违法行为。”刘俊海指出,航空公司在没有公开“锁座”规则、比例和定价标准的前提下,将部分座位“一锁了之”,变相迫使消费者花钱购买座位,极大地限制了乘客的“选座自由”,这是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侵害。刘俊海建议,航空公司在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都要坚守法治原则。“既要算好经济账,也要算好法律账,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要算道德账伦理账。即便法律没有规定得很细致,也不能贪图小便宜,从而损害自身的商业信用。”从乘客的角度来看,裘先生希望航空公司取消“选座费”。邓小姐则更关心,相比让乘客把钱花在第三方平台,航空公司可以通过透明的阶梯收费机制将这些收入规范化,同时提升服务体验。
临近春节航空业旺季出现航空公司收取“选座费”现象,旅客反应不一且存在疑惑。不同航空公司选座收费规则有差异且存在“锁座”规则不清晰的问题。中消协指出加价选座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律师表示航空公司作为市场行为需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算好经济账和法律账,而乘客希望取消“选座费”或者规范收费机制提升服务体验。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88.html